一名記者曾做過一次調查:經常賞識他人,誇獎、讚美他人的人往往處事積極樂觀,受人歡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並且比一般人長壽;而常指責、抱怨的人沒有朋友,孤單落寞,身體、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壽命短。
英國政治家兼作家切斯特菲德爾有這樣一句名言:“要使人喜歡你,首先要使他多喜歡自己一點。”讚美語有助於消除日常人際關係接觸中引起的不快。
一次,在賣清粥小菜的餐廳,有兩位客人同時向老板要求增加稀飯。
一位客人皺著眉頭說:“老板,你為什麼這麼小氣,隻給我們一點稀飯?”結果,那位老板也皺著眉頭說:“我們的稀飯是要成本的。”還加收了他兩碗稀飯的錢。
另一個客人則是笑眯眯地說:“老板,你們煮的稀飯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我們一下子就吃完了。”結果,他拿到了一大鍋又香又甜的免費稀飯。
小小的讚美就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可見讚美、賞識別人是多麼重要啊!有人曾對賞識和讚美做過這樣的評價:讚美、賞識就像是風對於帆,就像是雨露對於種子;讚美賞識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讚美、賞識是希望,是動力,是用自己的心靈之火去點燃別人的心靈之火。
當然誇獎別人也不一定要當麵誇獎,當麵的誇獎太多了容易造成不真實的感覺,在背後說出來那些誇獎的言語,或者是借別人的口說出來,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台灣作家劉墉的《把話說到心窩裏》有這麼一段故事:
作為工人代表,老王決定去找總經理抗議。原因是他們經常加班,但上麵連個慰問都沒有,年終獎金也很少。
出發之前,老王義憤填膺地對同事說:“我要好好訓訓那自以為是的
總經理。”到了總經理辦公室,老王告訴總經理秘書說:“我是老王,約好的。”
“是的、是的,總經理在等你。不過不巧,有位同事臨時有急件送進去,麻煩您稍等一下。”秘書客氣地把老王帶到會客室,請老王坐,又堆上一臉笑,“你是喝咖啡還是喝茶?”
老王表示他什麼都不喝。“總經理特別交代,如果您喝茶,一定要泡上好的凍頂。”秘書說。“那就茶吧!”
不一會兒,秘書小姐端進連著托盤的蓋碗茶,又送上一碟小點心:“您慢用,總經理馬上出來。”“我是老王。”老王接過茶,抬頭盯著秘書小姐,“你沒弄錯吧!我是工友老王。”“當然沒弄錯,你是公司的元老,老同事了,總經理常說你們最辛苦了,一般同仁加班到九點,你們得忙到十點,心裏實在過意不去。”正說著,總經理已經大跨步地走出來,跟老王握手:“聽說您有急事?”“也……也……也,其實也沒什麼,幾位工友同事叫我來看看您……”不知為什麼,老王憋的那一肚子不吐不快的怨氣,一下子全不見了。臨走,還不斷對總經理說:“您辛苦、您辛苦,大家都辛苦,打擾了!”
看來,背後說人好話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滿足了對方的自尊心。
所以記住,不要隨時對著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美事,多發現對方的優點,而且在發現之後不要猶豫,請立刻告訴他。沒有比這個更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