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百分百說話是練出來的 害羞要不得(1 / 1)

第一節百分百說話是練出來的 害羞要不得

害羞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無論在什麼場合,要想說話百分百,就必須克服害羞心理。有時,害羞的人往往給人一種疏遠冷漠或高傲的感覺,那會造成負麵影響。

有些特殊方法可使我們克服害羞心理,大家都知道,說話能力是職場最基本的一個環節,無論你是雇員或老板,最好都能培養這項技能。

一、與人相處中要微笑,最好以眼神相視,因為害羞的人比較能專注於說話的對象,不會邊談邊飄動眼光,所以很自然便能做到這點。

二、練習講述幾件發生在身邊的事,也可引用別人的生活經驗。比如,談談別人對小孩、老板、技能或工作環境的想法,或是引用電視節目裏的精彩台詞。可以是有趣、有激情,或是能引起別人注意的。最好把趣味點和重點擺在最後麵。

三、參加表演或即興演講。也許你會遇到其他害羞的人,而且你可以在觀察別人的情況下學習冒險。

四、多次練習。學會了微笑,打招呼,且隨處與人攀談,無論是坐車、集會、散步或是搭電梯,別放過任何機會。咬緊牙,冒點險,說點什麼都行,你會開心地發現,90%的人都會給你善意的回應。還可以嚐試與老人聊天,也可以到超級市場找人搭話,也可以談他們的經驗與故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這些閑談是很好的“練習”。不但好處很多,而且有時也相當精彩。因為經驗豐富的購買者可以給你良好的建議。專注到別人身上可以減輕自己的恐懼,使自己勇於與人交談。

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想做到不害羞,必須了解害羞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使你的說話很快就能提升到百分百的水準。

首先,我們不能排除先天因素。有些人生來性格內向,氣質屬於黏液質、抑鬱質類型,他們說話低聲細語,見到生人就臉紅,甚至常懷有一種膽怯的心理,舉手投足、尋路問津也思前想後,對於這種類型的人就更有必要加強練習了。

其次,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膽小不加引導,孩子見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習慣性地害羞、躲避,沒有自信心。兒童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敏感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自己有一個“光輝形象”留在別人的心目中,為此,他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視,唯恐有差錯。這種心理狀態導致了他們在交往中生怕被人恥笑,因此表現得不自然、心跳加速、靦腆。時間長了,便羞於與人接觸,羞於在公開場合講話。對此,家長應給予正確指導,鼓勵青少年大膽、真實、自然地表現自己,否則便會越演越烈。

再次,有些人總認為自己沒有迷人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本領,屬能力平庸之輩,這樣他們在交往中就沒了信心,甚至患得患失。長期的謹小慎微不僅使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且使他們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這種低估自己的認知偏差常常是導致害羞最重要的原因,要特別引起注意才行。

最後,還有挫折經曆。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兒時並不害羞,但是在長大後卻變得害羞了。這可能與遭受過挫折有關。這種人以前開朗大方,交往積極主動,但由於複雜的主客觀原因屢屢受挫而變得膽怯畏縮、消極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