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百分百說話講究基本功 用好簡潔語言(1 / 1)

第二節 百分百說話講究基本功 用好簡潔語言

如果要練就說話百分百的能力,必須學會使用簡潔的語言,這也是一個基本功問題,如何用好簡潔的語言呢?下麵談三點建議:

一、學會概括

我們在交流思想、介紹情況、陳述觀點、發表見解時,為了讓對方能夠很快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要領,往往要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征描述出來,以達到一語中的、以少勝多的效果。很多偉人都有這種能力,他們善於把握形勢,抓住問題的症結,且能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加以概括描述,其作用和影響非同一般。恩格斯曾說:“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難怪毛澤東同誌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名言警句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

二、學會應急

由於受客觀環境的限製,有時容不得你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隻能逼你三言兩語,述其概要。例如在戰場上、在搶險工地、在各種危急關頭,甚至是一對情侶在汽笛拉響的站台前話別,根本來不及去高談闊論。此時,唯其簡明扼要的話語,才能顯示其特有的鋒芒。反之,在緊急關頭作長篇大論,則事與願違。比如,1812年英美戰爭全麵爆發前夕,美國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英宣戰問題。會上,一位議員的發言從下午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發言者竟然不知道會場上大多數議員早已睡著了。結果另一位議員又急又怒地將痰盂向發言者頭上擲去而結束發言。通過決議時,英國人已經打到了美國人的家門口。很顯然,這種“馬拉鬆式”的發言,超出聽眾心理承受能力,不但無法讓人接受,而且貽誤戰機所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計算。如果說寫文章可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那麼,在快節奏的今天,說話應該提倡“有話則短,無話則免”的原則。

三、學會通俗

簡潔的語言一般都通俗明快,若要追求辭藻的華麗、句式的工整,則必然顯得拖遝冗長。例如1936年10月19日,鄒韜奮先生在公祭魯迅先生的大會上,演講中隻有一句話:“今天天色不早,就用一句話來紀念先生:許多人是不戰而屈,魯迅先生是戰而不屈。”真可謂簡潔中見通俗,通俗中顯真情。

要使自己的語言簡潔凝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從“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呤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等名句中,我們似乎揣測到古人追求語言簡潔精當的良苦用心。如何使自己的語言達到“少而準”、“簡而豐”,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麵現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同時要善於綜合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語言,才能做到準確而精辟,有力度和魅力。多掌握一些詞彙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