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家的生命觀(1 / 1)

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家的生命觀

世界觀、人生觀都是哲學名詞。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以世界觀來看待人生問題,稱之為人生觀。兩者合起來,即是宇宙人生觀。

一個人的宇宙人生觀是否正確,非常重要。看錯了,必將導致想錯、說錯、做錯,其結果不是一個“苦”字所能解脫了的。

佛之所覺,除了當前人生、當前環境以外,對於空間十方、時間三際,亦即超三維空間,乃至無量維次,無不一一悉知悉見。佛已斷盡無明,徹見本來,開一切種智,故無一事不知,無一事不辦,是為真能支配宇宙人生之大自在者也。

佛陀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了知,源自他親證的境界。而目前,盡管科學的發展是日新月異,但是對宇宙人生的認知,僅僅是依靠推論,這就難免有錯。所以,對於宇宙人生,隻有依佛教誨,才是最正確、最可靠,才能最圓滿。

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心態和心量,而分別、執著、計較,則限製了我們對真相的認知,量大者福大,不計較、不頑固堅持的人總是心平氣和、人和財旺。自私和無私是心量的代名詞,也代表著福報大小和命運好壞。對事物正確、完善的認知,使每一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降伏病魔改變命運改善生活。

健康,是諸多因素調和的結果。大的方麵包括:飲食、心態、運動這三塊。活得長壽、健康美麗、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反省,堅持修正自己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的人。

所有的問題包括惡疾不幸,都逃不出“因緣果”的鐵律,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子是因,適宜的陽光、土壤、水分是緣。因緣具足、條件具備,相應的結果必然會呈現,否則就是因緣未熟尚缺條件罷了。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善惡皆報!”

前因後果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亙古不變。有什麼事沒有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麵臨的疾患都是錯誤累積的結果,現在您一定會知道,原因何在。不管集約飼養的動物遭受多少不人道的對待,最後仍逃不過被宰殺的命運。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99年美國共有98億的家禽與牲口遭到宰殺,數量極為龐大。這與幾年前美國每年食用大約4億動物的量比起來,成長的速度卻是格外驚人,而最近幾年情況更是令人擔憂……大自然以及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需要人類的愛護。記得有一位印地安酋長曾經給世人發出這樣的忠告:隻有等到最後一棵樹被砍掉了,最後一條河被汙染了,最後一尾魚被捕食了,人類才會發現,金錢並不能充饑……

看到地球的汙染日益惡化,感受到動物們悲慘的生活情境,讓我們生起深深的反思與由衷的悲憫。在地球這個大家庭裏我們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迫害它們也就意味著自毀的命運。珍惜大自然其實當下就能做到。

那麼,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做起吧。首先改變我們的飲食!

當改變飲食習慣後,我們將會發現:身體更健康了,心情更舒暢了,家庭更溫馨了,社會更祥和了,森林增加了,水資源豐富了,天也更藍了……而一片健康的森林遠比飼養一大堆家畜更有意義。

當改變飲食習慣後,我們還會發現,汙染少了、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疾患少了……停止動物性食物在血液中的流動,不但有益身心,牲畜將感謝您,子孫將感謝您。

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哪種飲食方式最適宜於健康和環保,那自然當屬佛餐了。因為佛餐不僅形成了嚴格的飲食習慣,還具備與之相應的理論體係,所以談及佛餐,就有必要對佛家佛餐進行初步的了解。佛家佛餐經過萌芽、確立、創新等一係列發展曆程,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種係統、豐富的佛餐文化。

而今天佛餐已成為一個時尚的標簽,成為一種健康、美麗、環保、和諧的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不受汙染”的文化品位和現代意識。

讓我們記住,大自然不是一件商品,她不是一個可以不計後果來任意榨取、卻不嚐試著去了解的東西。在地球這個生命共同體中,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我們的生命由她而來,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自己,當我們真正懂得感恩、萬物和諧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

靜靜地感受森林、綠地、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