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餐者都是對生命及宇宙的敬畏者(1 / 2)

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佛餐者都是對生命及宇宙的敬畏者

根據經典學者瑞恩·玻立新出版的包含短文、專訪和食譜的“上帝的食物”書中的探討,耶穌基督是一位佛餐者。

在這本書中,玻立對耆那教、佛教、印度教和道教等各大宗教進行了精深的探討,這些宗教全都具有非暴力、寬容、輪回以及鄙棄肉食的基本傳統,玻立還探討了猶太教、羅馬天主教、回教和基督教關於佛餐的明顯證據。

玻立說:“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佛餐者。”玻立本人也是一位佛餐者,他目前住在紐約布魯克琳,任教於社會研究新學院。他說:“神聖生活的要素之一就是簡單的生活。”

耶穌反對用動物祭祀,耶穌反對猶太教用動物祭祀的傳統儀式很有可能是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

玻立說:“如果人們相信他們的救世主也是動物的救世主的話,這裏將會成為一個不同的世界。”

基督教在西元兩百年後,耶穌製訂的佛餐戒律連同起源於古希臘的輪回概念已不再為人們所熟悉。“但是今日,”曾周遊世界、撰寫此書並沿途收集食譜的作者玻立說:“東方佛餐傳統正以美味佳肴為先鋒進入西方世界,即使不被西方宗教所接受,也已逐漸被西方人所接受。”

一個地球一顆心

對大自然的崇拜

也許是人類宗教最古老的表現形式

對其他生物的敬畏

深植於我們的心中

然而,今日卻有越來越多的物種

正遭逢絕種的危險

也許動物能提供我們

解救現今生態危機所需的知識

如果我們能夠重新體認到

所有的生命皆神聖的道理

我們,與所有的生命

就能夠有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

在星期天的早晨做禮拜,不過其它人的安息日也許是在別的日子,有些人甚至完全不參加任何正式的宗教儀式。然而,我認為不論他們了解與否,所有人都會有心靈上的需求,縱然表現方式不同,但對於敬拜神的念頭,到那裏都是一樣的!因為這能讓我們認知到自己與某種更廣大力量間的聯係,而那是一股維續生命:永垂不朽的力量。那是一種靈性體驗的高峰時刻,不論是突然了解或是經由沉靜的冥思,那是我們最接近平常難以理解之事物的時刻。

但是,我們是唯一會敬拜神的生物嗎?隻有人類會振奮、會心醉而歡欣鼓舞?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動物學家亞瑞安.卡特蘭目睹了以下的動人畫麵: 那是非洲雨林的日落時分,那裏的落日景象非常壯麗。有一隻黑猩猩單手抱著他的點心……一顆木瓜,邊走邊看到了這幅景象。結果,黑猩猩放下了木瓜,整整十五分鍾內,他就好像被不斷變換色彩的華麗晚霞給下了魔咒,完全無法動彈。夕陽西下後,他默默地回到了灌木叢裏,把木瓜遺忘在原地。

當這隻黑猩猩在黃昏下麵對逐漸褪去的光線時,是深紫與火紅的柔和混合色在攪拌著他的想象力嗎?是薄暮喚起了他那些已逝的日子與對同伴的回憶,因而勾起傍晚時分漫長孤寂的愁緒?抑或隻是處於一個恍惚的狀態?還是正做著白日夢呢?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是這位人類的遠親,的確是滿足了某種超越他需求食物糧秣的渴望,並響應了一種超越生存所急需的急迫要求……一種心靈上的渴求。當我們出神地凝視日落時,當我們抬頭驚奇地望著滿天繁星時,當我們被怒吼奔騰的海浪衝走時,或是站在比聖經年代更久遠的紅杉下沉思時,我們便加入了一個跟世上所有信仰一樣真實、一樣具影響力的宗教。在這些時刻,我們所體驗到的親密感及敬畏感,就如同宇宙正沉思著自身深不可測的神秘一樣。

我們都會被上帝所創造的宏偉宇宙所感動,這是一種超越各種宗教派別的體驗:而我在不久前的一次集會中,又再度體認到這一點。那是一個專門的訓練集會,參加者都是在當地一間收容所中擔任義工的男男女女。那天的主題是“靈性”,指導員用一個問題來當做開場白:“什麼事物會令你的靈魂飛舞?”這場集會約有二十個人參加:有貴格教徒、天主教

徒及猶太教徒,有些則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盡管房間裏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每個人都在自然當中都得到治療與複原。雖然有些人是在其它的事物上找到心靈的寧靜,例如音樂裏、經文中、宗教儀式裏或寂靜之中,但毫無例外的,他們全都受到大地、天空以及海洋之美的鼓舞,借著走入非人類的世界,他們得以洗淨心靈上的塵埃,並重新找回自己身為人類的自覺。

敬拜大自然,就是與存在於鳥兒、野獸及森林中的聖靈溝通交流;這也許是人類信仰最原始、最基本的形式.在德國及瑞士的高山洞穴內,可以看到舊石器時代的工具與穴熊的頭骨排在一起,似乎是刻意排列成某種符號的樣式:多數學者都將之解釋為一種對穴熊的敬拜,這些儀式存在於距今七萬年前,居住於此地的尼安德塔爾人之中。五萬年過後,居住在現今法國拉斯科的人類,創造了世界上首見的宗教藝術,他們在洞穴內的天花板上,畫上宏偉壯觀的野牛、黑鹿、高地山羊以及北極小馬的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