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為何要吃潔淨的食物做潔淨的人?
美國國家癌症學院的統計指出,10個罹患最常見癌症的病患裏,有8個直接與平時的飲食有關。也就是有80%常見癌症的罹患因子,來自錯誤的飲食。
根據癌症病人飲食習慣的追蹤研究,美國國家癌症學院建議美國民眾:如果采取低脂肪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50%到90%罹患癌症的機率。若不幸罹患癌症,這種飲食習慣也能降低癌症病人35%到40%的死亡率,提高相應的存活率。
高動物性的飲食結構(肉食)與罹患癌症的比例關係,除在歐美發達國家被觀察到,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呈現同樣的結果,這樣的現象應該不是一種巧合。
動物性食品還存在著另一問題,那就是促使青春期的早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1840年西方婦女平均的青春期年齡是17歲,然而到了1980年時,卻提早到11歲,近年來青少年青春期更有提早的趨勢,這個變化也是飲食習慣所造成的。肉食對人體的影響:加速成熟和衰老。如愛斯基摩人及遊牧民族以肉和脂肪為主食,不但早熟,也早死,前者的平均壽命隻有27歲半。與今日相比,一百年前高肉類、高脂肪的飲食確實是很少的,而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動物類食品會刺激增加體內雌性激素的水平,進一步使青春期提早到來。研究證實,早發青春期、體內較高的雌性激素水平與較高的乳腺癌罹患風險有著密切的關聯。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一個人青春期來得越早,意味著他的壽命越短。(國際上有個標準:壽命約為發育成熟年齡的5至7倍。)
美國康乃爾大學肯伯教授,在1983到89年期間,曾經到中國調查飲食習慣與疾病之間的關係,這項追蹤研究所采集的樣品涵蓋了65個縣,每縣抽樣100人,也就是有6500個成人,參與了這項長期的追蹤調查。經過連續追蹤,得出這樣的結論:飲食當中動物性食物的含量越少、吃得越素的人,血液中所含膽固醇、雌性激素的水平就越低,罹患癌症、心髒病、糖尿病、骨質疏鬆與肥胖症等富貴病、慢性病的發病率也相應顯著減少。研究結果發布之後,造成美國社會極大的震撼與關注。肯伯教授的這份研究報告,同時還獲得中國衛生部的肯定,被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發現,近年來國人的健康狀況已經悄悄的發生了變化。北京協和醫院調查顯示,北京市罹患癌症的人口,從55年到99年,整整增長了5.2倍。這麼高的成長率,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我們仔細觀察發現,這50年來,我們的飲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調查中指出,北京在70年代以前,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每10萬人當中還不到10人,80年代則增加到20人,90年代有24人,然而驚人的是,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竟然攀升到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