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佛餐:天人合一,心食共養 為何要吃潔淨的食物做潔淨的人?(2 / 2)

飲食觀的錯誤,必然也導致對疾病認知的偏差。自從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人致病的原因之後,醫學界普遍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所致。這意味著將生病的原因全部推給了環境,認為病人本身沒有任何責任。雖然近百年來,醫學上發明了疫苗,加上環境衛生的改善,急性傳染病確實是減少了,可是慢性病卻大幅度增加,而且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這個現象說明現代人對疾病的成因,必然有著錯誤的認知。而一些高明的醫師與資深營養專家們確信:生病的主因並不是病原菌或病毒的肆虐,那隻是些次要因素,疾病的真正主因,其實是食物慢性中毒。人類完全可以靠健康的飲食、樂觀的心態和適當的運動,恢複本有的免疫力、抵抗力,得到本該擁有的健康。

著名的亨利畢勒醫師,以他行醫50年的經驗,在所著的《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一書中,歸納出三點總結,以轉變大眾對疾病與治療的錯誤成見:第一、一切疾病產生的真正原因並不是細菌侵襲;第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用藥治病是有害的。因為藥物的副作用經常會引起其它新的疾病,藥物的好處隻是表麵的暫時的;第三、適當的食物就能充分治好疾病。(這裏所指的是隻經簡單加工的天然植物性食物)

為什麼會造成慢性食物中毒呢?因為我們平常在飲食上的認知誤區很多。例如經常食用白糖,這個一般人認為毫不起眼的調味品,它不隻是傷害牙齒,還會掠奪體內的維生素B、破壞鈣的新陳代謝、而且對神經係統的健康有很壞的影響。臨床發現:調皮搗蛋、暴躁、容易感冒的孩子,多是因為甜食吃太多。成人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甚至精神病,都與吃糖有關。白糖能提供熱量的觀念是錯誤的,糖本身不是食物,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燃燒體內的養分並降低身體的免疫力,造成酸性體質。

不同的生理結構對應著不同的食物,遵循這種自然的對應才是正確的選擇。人們通常隻感受到疾患的痛苦,很少探究這背後真正的原因,人原本是一個佛餐動物,因生存過程中食物短缺等原因,才漸漸吃起了肉,加上其味濃鬱、常吃易成癮和利益驅動等諸多原因,以至積習難改、積重難返。了解了這些,你現在或許明白人類為何會百病叢生、健康狀況、機體素質愈趨愈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