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飲食禪典與生命機趣 鋤頭賢人(1 / 1)

第四卷 飲食禪典與生命機趣 鋤頭賢人

很早以前,有一個人從地裏耕作回來,路經精舍,在一個比丘的碗裏,吃了一些清淨的食物,他想:“我們日夜用手勞動,做了許多工,卻從沒有吃到這樣的東西,我還是出家為僧吧!”於是,他出家了。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還沒有得到開悟,因此,頗為煩惱所苦,又還俗去了。

這個人還俗後,又因生計困難,又回來出家,學習經論。這樣,六次離開精舍,又六次回家。到第七次出家時,已通曉七部經典。一次,其他的比丘問他:“現在你的心,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煩惱呢?”“啊,我以後再也不過在家的生活了。”他說:“長老質多羅象,具有到達阿羅漢位的能力,也曾經六度還俗,在家生活真是苦惱得很。”

這時佛陀走來問道:“你們聚集在這裏,談論些什麼呢?”他們就把經過稟告佛陀。佛陀聽後,說道:“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那麼好好領悟一下吧。這個故事是:從前,在波羅奈城的地方,有一個名叫鋤頭賢人的人,他用鋤頭耕作土地,種植青菜、瓜果等物,出賣與人,藉以糊口。他除了這柄鋤頭,再沒有其他財產。一日,他想:“有家毫無用處,還是舍棄家庭去出家吧!”想罷,將鋤頭藏起,棄家去作出家人了。可他老是惦念那柄鈍鋤頭,不能抑製貪戀的心。後來甚至因那柄鈍鋤頭,停止了出家的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以至六次,藏起了鋤頭出家,也為了鋤頭還俗。

他在第七次的時候,想:“我為這柄鈍鋤頭,幾次還了俗,現在將它拋在大海裏出家去吧。”於是,跑到江邊,他又想:“要是看見這鋤頭沉落的地方,一定又會起回來撈它的心念的。”便抓起鋤柄,使出巨象般的大力,在頭上揮了三圈,閉緊眼睛,向江心拋去,同時,大叫:“我得勝了。”

恰巧,波羅奈王平定邊界的叛亂回來,在江水裏洗了頭發,全身戎裝,騎著大象經過那裏,忽然聽到他的叫聲,便說道:“這個人大叫‘我得勝了’,究竟他戰勝了誰呢?叫他過來!”

於是,王的衛士就把他叫了過去。王問:“青年人,現在我是戰勝者,我正得了勝回來。但你也說你得勝了,到底你戰勝了誰呢?”“大王啊!縱使你得了一千個勝仗,一萬個勝仗,要是戰不勝煩惱,還不能算真正的勝利;而我卻抑製了心中的貪念,戰勝了煩惱。”

國王聽了他所說,有點開悟了。國王問道:“現在你將到哪裏去?”“大王啊!我想到雪山去過出家生活。”“那麼,我也出家吧!”

這時候,在那裏的軍人、婆羅門長者、一切庶民,凡是在那裏的人,都跟國王一起去出家,一個也不留。波羅奈城的人說:“國王聽了鋤頭賢人的說法,帶領軍隊同去出家了。我們留在這裏還做什麼呢?”結果,他們也紛紛出家。那時,帝釋天知道之後,便在雪山平正地區,造了許多房屋,供他們居住,還有許多出家資具。國王自己先做了僧人,然後逐一剃度眾徒,分撥房屋,把三十由旬的房屋住得滿滿的。鋤頭賢人完成了果位,對徒眾教授修行的要點。那時,凡得定的,都上升到梵天界;凡信奉的,亦得至梵天界。

佛陀說了這段事情以後,說:“你們聽了這個故事,要知道心一旦對事物而生執著,就很難舍棄。執著不除,煩惱也就很難解脫。煩惱實能使人失去智慧。”

人的心易動難製,這是因為人們對於事物有執著心,有迷戀心,得不到時要追求,追求到了怕失掉,思想沒有停止的時候,煩惱也由此而生,所以必須製禦自心。一旦心可製禦,便生幸福與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