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偷犛牛喻
——文過飾非,欲蓋彌彰
【佛語】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①,而共食之。
其失牛者,逐跡②至村,喚此村人,問其由狀,而語之言:“爾在此村不?”
偷者對曰:“我實無村。”
又問:“爾村中有池,在此池邊,共食牛不?”
答言:“無池。”
又問:“池傍有樹不?”
對言:“無樹。”
又問:“偷牛之時,在爾村東不?”
對曰:“無東。”
又問:“當爾偷牛,非日中時耶?”
對曰:“無中。”
又問:“縱可無村,及以無樹,何有天下無東、無時?知爾妄語,都不可信。爾偷牛食不?”
對言:“實食。”
【譯文】
有一個村子的人,合夥偷了一頭犛牛,大家把犛牛殺吃了。
那個丟了牛的人,尋跡來到這個村子。他叫來這個村的人,問他們情況。他問道:“我的犛牛是不是在你們這個村?”
偷牛的人回答說:“我們並沒村子。”
牛主人又問:“你們村裏有一個水池,你們在水池邊殺吃牛的,對不對?”
村人回答說:“沒有水池子。”
牛主人又問:“水池邊有一棵樹,是不是?”
村人回答說:“沒有樹。”
牛主人又問:“你們偷牛時,是在你們村東邊,對不對?”
村人回答說:“沒有東邊。”
牛主人又問道:“你們偷牛的時候,不恰好是中午嗎?”
村人回答說:“沒有中午。”
牛主人又說:“即使可以沒有村子,沒有樹,哪有天底下沒有東邊、沒有中午的呢?你們隻會撒謊,是一群不可信任的人。你們偷了牛並吃了是不是?”
偷牛的人回答說:“確實是吃了。”
【禪心】
麵對證據確鑿的指控,恬不知恥地矢口否認無異於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給別人看笑話。
天底下可以沒有村子、可以沒有水池也可以沒有樹木,但是天底下怎麼可以沒有中午呢?麵對牛主人的窮追不舍,村人終於如實回答了已經把牛吃進了肚子裏麵的事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了錯知道改正就行,而像這個村子裏麵的村民一樣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在胡言狡辯妄圖脫逃罪責,實在是令人氣憤。一旦被人抓到真憑實據,嚴酷法律卻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作奸犯科的小人。
錯誤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當你把錯誤無限製放大的時候,它就會成為你成長中永遠難以消除的傷痕,強大的陰影將會籠罩你的一生;而你若是把它看做是人們一生必經的經曆,坦誠地去麵對它並且積極去改正,它便會轉化成為你人生路上成功的基石,助你一步步邁向更高更遠的天堂。
覺寬禪師將畢生的精力都花在了修行參禪上,不知不覺間,年老的他成了一代高僧。一日,從老鄉那裏得知他的外甥因不務正業,快要傾家蕩產了。老鄉希望他能回鄉一趟,勸慰一下外甥。
年老的覺寬禪師回到了家鄉,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外甥,爺倆相聚異常開心。當晚,在洗淨後上床休息,禪師在床上坐禪坐了一夜。整個過程中都沒提及外甥的不良行為。
第二天早上,禪師即將離去,突然,叫住外甥給他係草鞋鞋帶。外甥十分高興地給他係好了。此時,禪師慈祥地說道:“孩子,人是在一天一天地變得衰老,你自己要保重,把握當下,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從此以後,禪師的外甥一心鑽於自己的事業上,很快便扭轉了傾家蕩產的敗局,事業一下子紅火了起來。
外甥因為禪師的一句話而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所在,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懂得回頭的浪子才更加具有拚搏的精神,因為他們曾經曆經苦難,更加明白時間對於他們的珍貴。有了錯誤本應虛心承認,誠懇改過,倘若似偷牛者一樣努力地去文過飾非,似乎完美無瑕,實則失去了真實的可信度。
紙裏麵包不住火,對於錯誤的隱瞞隻會給自己的心靈增加沉重的負擔,內心的煎熬往往是最折磨人的酷刑,並且永遠沒有旁人可以分擔你的痛苦。隻有放下心中的負擔,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麵對曾經犯下的過失,才能在思想上戰勝困難、戰勝自我,才可以獲得解脫。而隻有思想上沒有了額外的負擔之後,才能輕裝上陣,去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承認錯誤是勇敢和自信的表現,因為你敢於去麵對並不光彩的過去,由此,對於充滿希望的未來還有什麼恐懼呢?生活便在你一念之間變得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