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投資智慧,領略大師的名家風範 像巴菲特那樣考察企業
巴菲特曾說:“最本質的不是投資於金融衍生品,而是投資一家公司。”正確地考察一家企業的價值,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它關係著投資是否能夠成功。因此,投資者若要選擇好股票,就應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公司,若要做好這個選擇,就要學習一下巴菲特考察企業的方法。
投資前要對企業有所考察
巴菲特說:“在買進股票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當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更不是有價證劵分析師。”在他看來,不注重創新的企業,是沒有任何發展潛力的。注重技術創新項目的管理,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管理能力的一個途徑。考察投資企業時,除了要注重企業目前的經營現狀,還要關注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其是否具備某種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既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資產,又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有意識地培育且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成功進行技術創新、建立並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如果沒有掌握新技術,又不及時發展新技術,企業就絕對不會有長久的發展潛力。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在決定投資之前,一定要對投資對象進行深入的研究。他說:“考察一家企業,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比如說,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產品構成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對企業經營團隊進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經營團隊是企業成功的前提條件。若這個團隊表裏不一、變化不定,甚至是爾虞我詐,就很難保持自身的經營平穩發展。
巴菲特非常重視那些完整並詳細地報告企業運營狀況的管理人員,更尊敬那些不借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隱瞞公司運營狀況的管理者。因為他們能夠與他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喜悅,敢於承認錯誤,並且永遠都會對股東保持坦誠的態度。巴菲特認為,擁有這樣管理者的企業才是最值得投資的。
像很多偉大的投資家一樣,巴菲特也絕對不會輕舉妄動。在了解一家公司的過程中,他會不厭其煩地親自拜訪此公司,倘若對某公司比較感興趣,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大量投資該公司。一直以來,他都是這麼做的。他說:“對於你所做的每一筆投資,你都應該有勇氣和信心將你淨資產的10%以上都投入此股。”
巴菲特投資的目標企業經常都是那些能夠選擇將每一美元的保留盈餘轉化為至少有一美元市場價值的企業。若該企業的經營者一直都把企業資金做最好的投資,就能很快突顯出優異的報酬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所有的保留盈餘都投資在這樣的企業中,並且能夠得到更高的報酬,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就會成正比大幅度上升。這樣,巴菲特就能從中獲得很大的利。
巴菲特所投資的 《華盛頓郵報》 公司就是如此。從1973年到1992年,此家公司淨賺17.55億美元,從這些盈餘中,公司又撥給股東2.99億,最終保留了14.56億,並轉投資於公司本身。從1973年到1992這19年間,它的市場價值總共上漲了26.3億美元,此段時期,它為股東所保留的每一美元盈餘經投資後,市場價值都增值為1.8美元。
對於巴菲特來說,決定是否購買一家企業股票,最關鍵的就是對於企業價值的評估。他說:“如果你決定投資股票,並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企業……但是,你需要清楚地了解你所投資的企業,要跟著企業的運行發展,深入了解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係,這樣,你就能做到低買高賣。你可以從短期的企業運行周期入手,你也需要了解會計製度,這是了解企業的最基本工具,但你並不能依賴於會計對於企業的判斷,你需要清楚知道其中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