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投資智慧,領略大師的名家風範 像巴菲特那樣考察企業(2 / 2)

多進行分析,以考察企業的投資價值

投資者在選擇企業時,除了需要關注該企業在經濟價值上的吸引力,還需要注意其管理經營能力是否能夠很好地完成“創造股東持股的價值”這一大目標。根據這兩點,巴菲特選擇公司的標準就是長期發展遠景比較好,並且公司要由一群有能力、以股東利益優先的管理者經營。巴菲特說:“上市公司的業績永遠都是股市中的試金石。”的確如此,在牛市消滅低價股的口號聲中,一大批低價股都搖身一變,都成了“鳳凰”,但當麵臨年報、季報試金石的檢驗時,那些曾經風光的股票就會因業績從預盈到預虧,迅速跌停。因此,在牛市中,投資者一不小心就會踩上“地雷”,遇到很大的風險。

巴菲特告誡投資者,在對金融一類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商業銀行進行投資決策時,也要多關注一下其收益性、成長性、安全性及流動性等方麵。一般來講,銀行發行上市所公布的招股說明書是一項最為可靠、全麵的資料來源,投資者不僅要重點關注,還應對此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以便考察該銀行的投資價值所在。分析的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 收益和增長情況。

首先應根據公布出的財務數據了解銀行的收益情況,譬如:每股收益、淨資產收益率等。

2. 安全性。

這主要是銀行的資產狀況。目前,由於商業銀行依然以信貸業務為主,因而信貸資產的狀況也就基本上決定了銀行的經營風險,這也是所有商業銀行所麵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3. 流動性。

通常而言,銀行是不會發生流動性危機的,但一旦發生這種危機,就可能會引發擠兌,從而造成商業銀行的信譽受損。所以,銀行總是將流動性管理作為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此外,巴菲特認為,隻有穩定的行業市場,才能使企業保持穩定的市場增長。投資者隻有正確掌握投資策略,才能夠把握好投資機會。選股的重點在於以下兩方麵:

1. 業績方麵。

一般來說,投資者常常都會將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作為評價股票優劣的標準,其實,這種投資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每股收益僅僅隻是衡量企業業績的一個方麵,其中也包括市盈率、現金流量、淨資產收益率等。而那些好的股票更多都集中於重點行業的龍頭品種。因此,若要分析公司的利潤構成,更好地識別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不僅要看這些數據,還要與上市公司以前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隻有這樣,投資者才能挖掘出真正有價值的投資對象。

2. 題材方麵。

在投資期間,投資者應特別注意上市公司的股本擴張、並購及重組等題材。有些公司會進行高比例送轉股,因而這類個股中就常常會隱藏一些超級黑馬股。此時,對於這類個股的投資,就應選擇半年報公布的早期和中期,在半年報進入披露的最後階段要適當減少持股。因為,往往業績較好的企業公布其半年報都比較早,反之,就集中在後期,這樣對市場行情就有著很不利的影響。

最後還需注意的是,投資者不單單要關注半年報的投資機遇,更要注意防範半年報的風險。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對投資企業有著很獨特的地方,他認為,如果企業管理者不能把銷售額轉換成利潤,再好的投資也都沒用。在他看來,需要靠高成本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經常都會不斷增加支出,而那些習慣靠低成本的經營管理者則會想方設法地節省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