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品質是孩子美好人生的基石 3.3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1 / 2)

第三章 品質是孩子美好人生的基石 3.3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因為自己的兒子已經十六歲了,卻還是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

於是,父親去拜訪一位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

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我這兒吧。3個月後,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這3個月裏,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3個月後,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3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身來繼續迎接挑戰,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18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漢氣概?”

父親回答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裏受訓3個月,看到的結果卻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歎了口氣,說:“你隻看見了表麵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啊!”

隻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真正的男子漢氣概不在於他是否可以被打倒,而在於他被打倒後能否立刻站起來。麵對失敗,可以平靜待之,積蓄力量重新再來,這種氣概體現了真男兒本色。這樣的人可以被打倒,但永遠不能被打敗。

天真的孩童,甚至許多年輕人,由於涉世不深,經常混淆健壯、彪悍、冷酷與“男子漢”氣概之間的區別,因此,人們常常會看到他們在比肌肉、比力量、耍酷。如果父母也不清楚這種區別,那麼,孩子很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自己,或在通往真正“男子漢”的道路上曆經曲折。

人的一生路程很長,稍不留神就有被石頭絆倒的可能。我們無法幫助孩子排除一切絆倒的可能,但卻可以教給他們絆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能力。是的,我們可以教育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但自己首先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一個曾經在西雅圖景嶺學校上小學的小男孩,他做功課時總是精力很集中,所以每次他都比別人先做完。當這個小男孩上到4年級的時候,他的老師把他介紹到學校圖書館幫忙。

學校圖書館的卡菲爾管理員把杜威的“十進排架分類法”講給小男孩聽,然後給他一疊卡片——都是早已逾期未還的書。事實上,這些所謂“逾期未還的書”大部分早已歸還,但卻歸錯了位。卡菲爾要小男孩找出歸錯位的書,並把書卡各就各位。

接受任務後,小男孩開始不遺餘力地工作。整整一個上午,他都在書林中忙碌。小休時間到了,他才找到3本夾錯書卡的書。老師叫他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他卻說要把工作做完。

第二天,他就完成了全部找書的工作,比預期的時間提前了很多,這個小男孩的勤快和做事的決心,讓卡菲爾當即答應他正式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請求。

兩三個星期過後,一天,卡菲爾應邀去小男孩家吃晚飯。因為小男孩全家將要搬到毗鄰的校區去。小男孩的母親說她兒子最擔心的是照顧不到景嶺圖書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