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技能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根本 4.2教會孩子理財
每當約翰夫婦帶著8歲男孩亨利和他的雙胞胎弟弟傑克森去購物時,這兄弟倆從來就不考慮東西的價錢,隻要自己喜歡,管它有用沒用,統統將東西扔進購物車裏。
約翰夫婦覺得兄弟倆這樣下去不行,他們認真學習了經濟學教授凱文?查爾斯和芝加哥大學埃裏克?赫斯特理論,“兒童時期的理財方式往往會跟隨一個人的終生”。約翰夫婦開始琢磨如何教孩子理財,經過不斷實驗、失敗、再實驗,他們終於總結出一套“約翰理財法”——讓孩子花自己的錢!
平時,約翰夫婦會給亨利和傑克森一些零用錢,亨利將零用錢用於購買棒球卡,傑克森則每周光顧遊戲軟件商店。現在,約翰夫婦決定不給他們零用錢,而是為他們各自開設一個賬戶,給他們每人一張卡,這樣,亨利和傑克森每個月都會收到銀行的賬單,這樣做相當地方便,亨利和傑克森也很喜歡,因為當他們想要買東西時,他們就可以不用再向爸爸媽媽要錢了,隻要直接刷卡或者去提款機取錢就行了。
沒過幾個月,亨利對購買棒球卡的興趣越來越小,他開始喜歡上每月看賬單,看著自己賬戶裏的錢不斷增加而不是越來越少。傑克森呢,雖然並沒有完全放棄逛遊戲軟件商店的嗜好,但光顧的次數較從前也越來越少,開始慢慢地變得節省起來。約翰夫婦問兄弟倆有何感受,兄弟倆一本正經地回答道:“以前感覺拿的都是你們的錢,現在感覺賬戶裏的錢是自己的,花了就少了!”
後來,當約翰夫婦全家一起逛街購物時,夫婦倆每次給孩子10美元,告訴他們花剩的錢,自己可以存起來。結果,兩個孩子的花費明顯減少了,現在兄弟倆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將錢存進自己的賬戶裏。
會花錢、舍得花錢,已成為當今許多孩子的消費特點。對此,雖然父母們也很頭痛,但像約翰夫婦這樣研究如何控製孩子“亂花錢”問題的父母並不多見,雖然他們的生活背景和環境與我們大不相同,但其方法和思想精髓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有些“小自私”。約翰夫婦就是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滿足了他們這種小小的虛榮心,幫助孩子自己掌握並規劃理財,達到成人理財的效果,實現他們的自尊和滿足感。
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王,1839年生於紐約州,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他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洛克菲勒財團在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子承父業,繼續發展家族事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富翁。
美國的“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從小就接受父親的嚴格“金錢教育”,父親不白白給他零花錢,而是要他做“雇工”去掙,雖然“雇主”就是父親。他清晨便到田裏幹農活,有時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每天幹完活,他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然後與父親結算。這件事他絲毫不覺得委屈,相反,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
人都說“富不過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卻並非如此,他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約翰的兒子小洛克菲勒,盡管知道家族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他有五個孩子,當他們七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如何對待“金錢”的觀念。他像他的祖父一樣“吝嗇”,每周孩子們隻可以領到三角錢“津貼”,但必須還要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儲蓄、施舍。每當孩子領津貼的時候,小洛克菲勒還會給他們發一個小賬本,讓他們用來記載每一分錢的用途和時間,因為每項開支都要有理由。周末進行檢查,如果哪個孩子漏記了一筆賬,就罰他五分錢。而記錄無誤的那個則可以得到五分錢的獎勵。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孩子們從父母那得不到多少錢。但是,像他們的祖父一樣,可以用勞動去掙父母的錢。比如:拍死一百隻蒼蠅的報酬是一角錢;捉住一隻老鼠的報酬是五分錢;背柴火、鋤地、拔草都能掙到錢。小洛克菲勒的三兒子勞倫斯七歲、二兒子納爾遜九歲的時候,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他們清晨六點起床開始幹活,每雙皮鞋五分錢,每雙長統靴一角錢。後來,孩子們又找到一個掙錢的活,他們開墾了一個菜園,種了西葫蘆、南瓜等,豐收的時候,他們個個興奮極了。父親按市場價格買了四兒子溫斯洛浦的黃瓜。其他孩子則把他們的產品裝在童車上,到市場上去賣。父親還曾經親自教兒子們縫補衣服,並告訴他們——烹飪和縫補之類的事不是隻應該婦女去幹。
洛克菲勒家族家產萬貫,為什麼如此苛責孩子呢?原因正像小洛克菲勒所說的:“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