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技能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根本 4.3教孩子賺錢的方法
連續兩年排名“財富500強”首位的沃爾頓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可誰能想到,身為這樣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山姆?沃爾頓,竟會叫自己的孩子從小時起就開始為自己掙零花錢。
老沃爾頓從來不給孩子們零花錢,這似乎很不合情理,但老沃爾頓就是這樣,他對孩子們說:“如果你想花錢,那麼自己去掙。”
在孩子們很小時,四個孩子就都開始給父親“打工”,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們跪在商店裏擦地板,幫忙修補倉庫的房頂,晚上幫助裝卸簡單的貨物。父親按照他們的勞動量,根據一般的工人標準付給他們“工資”。
現任沃爾瑪掌門人的塞繆爾?羅布森?沃爾頓,是四兄弟之中的老大。當他跟別人講起童年時,都會講到父親那些倉庫、貨架和包裝箱……“我在爸爸開的店裏幹活,幫忙搬箱子、掃地、鋪瓷磚,能幹的活我都幹,父親會付給我相應的工錢,從那時起,我就知道賺錢不容易,我想這大概就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幾人的‘啟蒙教育’吧!”說起這些事,羅布森眉宇之間流露出對過去那段美好時光的懷念。可見,在他們小時候,父親的這種“勞動教育法”,非但沒有引起他們的反感,反而讓他們覺得很幸福。
在父親的“訓練”下,羅布森做過很多零工,他懂得會計,有律師經驗,是個業餘自行車賽選手,會開飛機,還非常喜歡打獵……可謂是一個全才。羅布森說:“這些都得益於兒時的鍛煉,我喜歡自力更生!”
“給孩子魚吃,不如交給孩子釣竿。”這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給孩子一時的金錢,不如教給他獲得這些錢的本領。人們常說:對富孩子的教育,要比對窮孩子的教育難得多。因為這些孩子從小生長在黃金窩裏,他們並不理解金錢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孩子大多衣食無憂,作為父母,我們應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金錢。
下麵這個故事是我父親講給我聽的。在講這個故事之前,父親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我做了好多的回答,但父親總是不滿意。最後父親說,還是先聽故事吧。
說的是一個小孩子,他有個壞毛病,那就是好吃懶做。孩子的父親時時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然而那個孩子一點也沒有改正自己缺點的意思。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裏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麵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古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懶惰的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會把錢掰成兩半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給孩子。
孩子嘴裏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這點怎麼能吃?孩子說,一分錢隻能買到這麼多。
父親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故事,但他那期盼的目光始終在我身上流連。我想了想,說道,這個孩子身上有生意人最完美的素質,但也有生意人最致命的弱點。父親讚許地點了點頭,然後自言自語地說道,其實錢就是這麼來的,也是這麼走的。
錢是怎麼來的?大家關心的是賺錢的途徑,很少尋根究底地的剖析一番。商業本質就是如此,有利潤時可以攫取作為收入,無利潤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一文價錢,一文貨”的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