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非常愛錢,但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人們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於猶太人在錢麵前的坦蕩無邪。猶太兒童從小就知道,隻要認為是可行的賺法,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到錢才算是聰明。這正是猶太人經商智慧的高明之處。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教育孩子說,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比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就是說,能賺錢的智慧才是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為智慧的尺度,智慧隻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基於這樣的觀點,在猶太人看來,即使是一個知識十分淵博的哲學家或學者,如果賺不到錢,那麼學者的智慧也隻是假智慧、死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會賺錢的人。
李嘉誠對兩個兒子的培養教育抓的很早。他要求兒子生活上克勤克儉,不求奢華;事業上注重名譽,信守諾言。他特別教導兒子要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當李澤钜和李澤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召開董事會,就讓兒子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開始兄弟倆覺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認真聽父親和各位董事討論工作,有時大家爭得麵紅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倆嚇得哇哇直哭,李嘉誠說:“孩子別怕,我們爭吵是為了工作,正常現象,木不鑽不透,理不辯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誠主持董事會討論公司應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說:“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張隻拿9%的股份。”
董事們有的讚成,有的反對,爭論不休。這時李澤钜站在椅子上說:“爸爸,我反對您的意見,我認為應拿11%的股份,能多賺錢啊。”弟弟李澤楷也急忙說:“對!隻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
“哈哈,”父親和同事們忍俊不禁。他說:“孩子,這經商之道學問深著呢,不是1+1那麼簡單,你想拿11%發大財反而發不了,你隻拿9%,財源才能滾滾而來。”
實踐證明李嘉誠的決策是英明的。公司雖然隻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後來李澤钜和李澤楷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想在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幹一番事業。李嘉誠沉思了片刻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兄弟倆都愣住了,說:“爸爸,別開玩笑了,您那麼多公司不能安排我們工作?”李嘉誠說:“別說我隻有兩個兒子,就是有20個兒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兄弟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把他們推向社會,去經風雨,見世麵,鍛煉成材。
兄弟倆到了加拿大,李澤钜開設了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李嘉誠在香港常常打電話問兄弟倆有什麼困難他可以幫助解決。兄弟倆總是說:“謝謝爸爸的關心。困難是有的,我們自己可以解決。”
其實李嘉誠不過是隨便問問,並不真的想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困難。當然兄弟倆對父親的為人最清楚了,你真的求他幫助解決困難,他也不肯幫助。父親的“冷酷”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倆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兄弟倆在加拿大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的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兩年後,李嘉誠把兄弟倆召回香港,滿麵春風地說:“你們幹的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職了。”並麵授他們一些經驗說:“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會有助於你們的事業。”
李嘉誠欣慰地看到兩個兒子的迅速成長和出色業績,終於可以心安理得地宣布退休了。每當人們稱讚兄弟倆時,李澤钜說:“感謝父親從小對我們的培養教育,它是最好的商業教師,尤其在教授‘不賺錢’這點上。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