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分享,讓愛的陽光驅散陰霾 家是港灣不是墳墓(2 / 2)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麗莎修女曾談起過這樣一件往事: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大約五六歲,我把她帶了回來,幫她洗了澡,並且給了她一些衣服和吃的東西。當天晚上這個孩子跑掉了。第二天我又把她找回來,可是她又一次逃跑了。

“在她接連逃跑幾次以後,我讓一個修女跟著她,看她往哪裏跑。修女在一棵大樹下找到了她,她和她的母親、兩個弟弟在一起。地上有一個破爛的棉被,她母親正在用她在街上撿來的食物做飯。

“直到那時,我們才知道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親很愛她,而她也非常愛她的母親。那女孩說:‘我想回家!’——那裏就是她的家,因為那裏有她的親人,她要跟她的親人在一起。跟他們在一起,她才能感覺到幸福。”

愛和親情維係了一個家,而家則維係了一個人一生的情感。可是,一些人總把家看成是累贅和負擔,甚至是墳墓。總認為自己沒有取得成功,是家人沒有給自己足夠多的支持,是家人沒有幫自己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是家的存在讓自己有了後顧之憂,否則自己能夠取得如何如何的成功。

事實上,家從來都不是負擔和累贅,因為我們從家裏索取的遠遠大於我們對家的回報。而家對每一個成員的付出都是無私的,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或許家不能給我們想要的榮華富貴,但是能夠讓我們在孤獨的時候找到依靠;或許家不能給我們未來的保障,但是能夠讓我們在需要的時候獲得最強有力的支持;或許家不能給我們成功的人生,但是如果連這些都要從家中去索取,那麼你的人生也就此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家是溫暖的港灣,當我們在外邊奔波得累了,可以靜靜地靠在這個港灣裏歇歇腳,吃口從小就熟悉的飯菜,哪怕是聽聽家人的嘮叨,也是溫馨親切的。

家是永遠的岸。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奧德修斯長年漂泊在外,曆盡磨難和誘惑,正是回家的念頭支撐著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難,抵禦了所有誘惑。最後,當女神卡呂浦索勸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島上時,他堅定地拒絕道:“尊貴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會黯然失色,你長生不老,她卻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家是遊子夢魂縈繞的永遠的岸。

家是力量的源泉,是信心的起點,是理想的開端,是永遠寧靜而幸福的港灣。如果你感到憂鬱、不安、沒有被愛的安全感,你不妨回歸家庭,回到親情當中。家人的愛和親情會衝淡你內心消極的情感,趕走你的憂鬱情緒,從而喚起內心的希望與陽光,找到積極的動力,重新麵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