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肥胖對高血壓的影響(1 / 1)

第十章 肥胖對高血壓的影響

超重和肥胖的指標是體質指數: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體質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不僅肥胖是高血壓的發病因素,而且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脂肪蓄積對於高血壓發病的危險更大。衡量腹部肥胖的最好指標是腰圍,即通過髂骨脊最上緣和身體兩側肋骨弓的最下緣之間中點位置的水平周徑。按照中國人的體型,專家建議以體質指數24~27.9為超重,達到或超過28為肥胖。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為向心性肥胖。

我國人群的彙總分析顯示,將24萬20歲以上成人的體質指數從17到30逐級分組,可見隨體質指數的增加,高血壓患病率幾乎呈直線上升。如腰圍85厘米的男性的高血壓患病率約30%,而腰圍70厘米的男性的高血壓患病率則約15%。不僅高血壓患病率,而且血脂異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也同樣隨體質指數和腰圍的增加而升高。表明肥胖和超重,不僅促使高血壓患病率增高,而且使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的其它危險因素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進而大大增加心血管病發病的風險。促使危險因素聚集是超重肥胖作為高血壓發病因素的一個特點。

肥胖對於高血壓的發病作用可能是引起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肥胖引起高血壓可能是通過胰島素抵抗或高胰島素血症,可作用於交感神經係統,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導致血壓升高。人群研究還觀察到,年輕人超重肥胖導致高血壓的作用更強。

高血壓患者如何減肥

超重和肥胖固然有遺傳背景,但多數是與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關,即便有家庭遺傳背景的人,隻要注意預防,同樣可以避免超重肥胖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係列疾病。已有研究表明,減輕體重本身就能使血壓降低,還能在停服或減少降壓藥後較長期地保持血壓在正常範圍。

堅持體育鍛煉

隻要有心,完全可以將體力活動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如步行上班,登樓梯代替乘電梯,休息日多做戶外體力活動等。不要以沒有時間為借口。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能有效地預防和控製超重肥胖。

控製飲食

一般來說,輕度肥胖者可以不必過分嚴格控製一日三餐的進食量,但要避免額外食物攝入,如糖果、點心及含糖飲料等,同時注意適當增加勞動和體育運動強度,達到每月減輕0.5~1千克體重,直到恢複到正常標準。

中度以上超重肥胖者,應嚴格限製飲食,除盡量采用低熱量食物外,還要大大減少食量,可以從每日減少主食100~150克開始,食量大者,要節製薯類、肥肉以及油脂多的幹果和油料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等低熱量食物,既可減輕饑餓感,又能供給充足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可以從每日減少150~250克開始,並應限製高脂肪、高糖類飲食,再根據體重和其他反應加以調整。

在控製飲食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否則會發生營養不良、頭昏眼花、四肢無力,致使體力活動減少,不但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反而會增加體重。因此,在減少主食時應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以增加熱量消耗,提高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