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手來愛
生活中,有的父母整天圍著孩子轉,讓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使孩子不懂得生活的艱辛,也不知道體諒別人,最後孩子變得自私蠻橫。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長得更快,就應該放開手來愛孩子,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愛孩子是父母之天性,溫暖的父母之愛永遠是孩子幸福成長的搖籃。然而,現實生活中,有時候父母給孩子的愛往往演繹成了一種傷害,一種負擔。
一位中學老師說:“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愛的包裹下,下雨天,學校門口的馬路上擁堵著前來接孩子的小車,父母們耐心地等待著孩子放學,生怕孩子被雨水淋著;孩子把作業忘在了家裏,父母卻往學校裏送,並且再三向老師解釋:是自己的失職,在給孩子收拾書包時漏掉了;更有甚者,孩子在學校的值日任務是由奶奶偷偷幫著完成的……”
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已經“傷害”了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自主意識和適應能力,泯滅了孩子的責任意識。父母們辛辛苦苦地付出,有時候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孕育著孩子的悲劇命運。所以,愛孩子請放開攥緊的雙手。
雷劍出生在較為富裕的家庭,從小在父母的嗬護下成長。父母從來不讓雷劍做家務,他們對雷劍的期望很高,就是希望雷劍能考上名牌大學,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平日裏,除了學校留的正常作業之外,雷劍還要完成一堆補習班留的作業,媽媽對他玩的時間也具體加以限製,如果到了時間還不回家,媽媽會催促。
第一次正麵衝突,發生在雷劍上初三的時候。一次雷劍給一位女同學打電話,但媽媽卻躲在一旁偷聽。那次母子倆大吵了一頓,雷劍說媽媽侵犯他的隱私權,媽媽說雷劍辜負了她的良苦用心……接下來,雷劍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對媽媽的話愛理不理,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按時完成。
勉強進入高中,雷劍喜歡電吉他,還和玩音樂的朋友組織了一個樂隊。雷劍為了準備學校元旦晚會上的節目,經常和同學排練到很晚才回家。爸爸認為這樣會影響雷劍的學習,一氣之下砸了他的吉他。從此,雷劍和父母之間真正出現了危機。為此,父母二人來到了心理谘詢室,試圖尋求幫助。最後谘詢師建議他們放開手去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
此後,父母做出了一係列改變,雷劍在日記中寫道:爸媽變柔軟了,真好。雷劍也有了變化,爸媽的柔軟成為了他前進的動力!
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不乏對自己孩子的愛,關鍵是怎樣向孩子表達這種愛。愛一旦緊跟孩子之後,就會釀成“追尾”事件;愛一旦變成了一種捆綁,就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愛一旦緊抓不放,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明智的父母懂得適當地放開手,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健康而自由地飛翔。
如果把你裝在一個1.5立方米的紙箱子裏,你的感覺會是怎樣呢?“壓抑和窒息!”然後你會想盡辦法弄破它逃出來。因為如果弄不破,你就會憋得很難受。試圖弄破紙箱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矛盾衝突的過程。所以,當父母對孩子的愛變成了一個束縛孩子的紙箱子時,就會使孩子失去自由和輕鬆的感覺,使他的情感和心理受到困擾,使他的成長受到約束。因此,父母要放開手來愛孩子,相信孩子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才會給孩子帶來前進的動力。
張子涵在繪畫方麵的能力有所欠缺,每次畫畫時媽媽都對她格外關心。可是,一年多來她的繪畫能力並沒有明顯提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孩子最近一次繪畫時媽媽有所感悟。
那天,張子涵正準備完成老師布置的繪畫任務——《醜小鴨》,她非常投入地思考著。可是,她歪著腦袋,翹著手指,拿著筆比劃來比劃去,怎麼也畫不出來。媽媽看她想了半天,就走過去幫她畫了醜小鴨的輪廓,但是張子涵一點也不高興,媽媽就問:“張子涵,媽媽幫你畫好了你為啥還不高興?”她撅著嘴說:“我自己會畫。”然後又小聲說:“我本來已經想好了要畫的醜小鴨,是你要幫我的。”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猛然間媽媽意識到:我原本想成為一個指導者、幫助者,但事實上我成了一個幹預者、破壞者。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放手,他們渴求自由自在地在自己動手、自己操作中接受生活、接受知識,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體驗。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成人們總是對孩子不放心,事事都要為孩子包辦,但並未考慮孩子的感受。事實上,隻有當父母們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幹,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愛的內涵是永恒不變的,但是愛的形式有多種。眾星捧月、有求必應是愛;讓孩子接受痛苦和磨煉是愛;給孩子自由,對孩子放開手來,也是愛。幼樹不經風雨洗禮,怎能茁壯成長?沙粒不經蚌殼磨煉,怎能變成珍珠?若想讓孩子接受風雨洗禮,讓孩子接受生活的磨煉,就要放開手去愛孩子,讓孩子獨立麵對生活。請父母們相信,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相信他一定是很棒的,相信他能夠處理好他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