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略第一,選對方向最重要 立足核心競爭力,避免盲目多元化(1 / 2)

第一章 戰略第一,選對方向最重要 立足核心競爭力,避免盲目多元化

.

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獲取用戶資源的能力。

——張瑞敏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它是一個企業能夠基業長青的關鍵因素。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必須與其核心競爭力緊密聯係,並以培植新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從而維持和發展企業的競爭優勢,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企業應該根據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做出是否采取多元化戰略的決策。沒有立足於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不僅會使在外部擴張戰略中的多元化發展受阻,可能連原來的競爭優勢也會喪失掉。

1989年8月,大學剛畢業的史玉柱用4000元錢承包了天津大學深圳科技工貿發展公司電腦部,並用僅有的4000元錢將其開發的M-640l桌麵排版印刷係統推向市場。產品推出後的第13天,史玉柱的銀行賬戶收到三筆彙款共15820元。巨人事業由此起步。

同年9月下旬,史玉柱將收到的款項全部投入廣告推廣。4個月後,M-6401的銷售額一舉突破百萬元大關,從而奠定了巨人集團創業的基石。

1991年4月,巨人新技術公司注冊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冊資金200萬元,史玉柱任總經理。8月,史玉柱投資80萬元,組織10多個專家開發出的M-6401漢卡上市。11月,公司員工增加到30人,M-6401漢卡銷售量躍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純利潤達1000萬元。

1993年1月,巨人集團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漢、沈陽、香港成立了8家全資子公司,員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團發展到290人,在全國各地成立了38家全資子公司。集團在一年之內推出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中文電子收款機、巨人鑽石財務軟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產品。同年,巨人集團實現銷售額30億元,利稅4600萬元,成為當時中國極具實力的計算機企業。

由於國際計算機企業的進入,計算機業於1993年步入低穀,巨人集團也受到重創。同年全國興起房地產和生物保健品熱,為尋找新的產業支柱,巨人集團開始邁向戰略多元化經營之路。在1993年生物工程剛剛打開局麵但尚未鞏固的情況下,巨人集團毅然將目標投向房地產這一完全陌生的領域,擬建的巨人科技大廈設計樓層高達70層,預計投資12億元。對於當時僅有1億元固定資產的巨人集團來說,單憑實力,根本無法承受這項聲勢浩大的工程。

1994年3月,巨人集團推行體製改革,史玉柱出任集團董事長。史玉柱決定跳出電腦產業,走多元化的擴張之路,以尋求解決資金矛盾的出路。

1995年5月18日,巨人集團在全國發動促銷電腦、保健品、藥品的“三大戰役”。霎時間,巨人集團以集中轟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電腦、保健品、藥品三大係列的30個產品。巨人產品廣告同時以整版篇幅躍然於全國各大報紙。不到半年,巨人集團的子公司就從38個發展到228個,人員也從200人迅速發展到2000人。

多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巨人集團自身的弊端暴露無遺。1995年7月11日,史玉柱不得不宣布進行整頓,在集團內部進行了一次幹部大換血。8月,集團向各大銷售區派駐財務和監察審計總監,財務總監和監察審計總監直接對總部負責,同時,兩者又各自獨立,相互監控。但是,整頓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局麵。1995年9月,巨人的發展形勢急轉直下,步入低潮。

1996年初,史玉柱為挽回局麵,又將公司重點轉向減肥食品“巨不肥”,3月份,“巨不肥”營銷計劃順利展開,銷售大幅上升,公司情況有所好轉。但是由於公司舊的製度弊端、管理缺陷沒有得到解決,相反“巨不肥”帶來的利潤還被一些人私分了。集團公司內各種違規違紀、挪用貪汙事件層出不窮。其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康元公司,由於財務管理混亂,集團也未派出財務總監對其進行監督,導致公司浪費嚴重,債台高築。至1996年底,康元公司累計債務已達l億元,相當一部分是由公司內部人員侵吞造成的,公司的資產流失嚴重。而此時更讓史玉柱焦急的是預計投資數億元的巨人大廈。他決定將生物工程的流動資金抽出投入大廈的建設,而不是停工。進入1996年7月份,全國保健品市場普遍下滑,巨人保健品的銷量也急劇下滑,維持生物工程正常運作的基本費用和廣告費用不足,生物工程的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