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用對授權藝術,提升工作效率 不要堵塞員工的上進之路(1 / 2)

第十章 用對授權藝術,提升工作效率 不要堵塞員工的上進之路

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

——詹姆斯?柯林

領導者在管理員工的時候,不能死抓權不放,要適當給員工一些權力。該放權時就放權,而不能堵塞員工的上進之路。

對員工合理晉升會極大地調動其積極性,相反如果阻礙員工的成長,其實就是阻礙公司的發展。

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十分注重和員工的溝通,常常與職工一起就餐、聊天。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以培養員工的合作意識和與他們的良好關係。

有一天晚上,盛田昭夫按照慣例走進職工餐廳。他發現一位年輕職工鬱鬱寡歡,滿腹心事,悶頭吃飯,誰也不理。於是,盛田昭夫就主動坐在這名員工對麵,與他攀談。幾杯酒下肚之後,這個員工終於開口了:“我畢業於東京大學,有一份待遇十分優厚的工作,可我選擇了索尼。當時,我對索尼公司崇拜得發狂,認為進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選擇。但是,現在才發現,我不是在為索尼工作,而是為課長幹活。坦率地說,我這位課長是個無能之輩,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動與建議都得經過課長批準。我自己的一些小發明與改進,課長不僅不支持、不理解,還挖苦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野心。對我來說,這名課長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氣,心灰意冷。這就是索尼?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放棄了那份優厚的工作來到這種地方!”

這番話令盛田昭夫十分震驚,他想,類似的問題在公司員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應該關心他們的苦惱,了解他們的處境,不能堵塞他們的上進之路,於是產生了改革人事管理製度的想法。之後,索尼公司開始每周出版一次內部小報,刊登公司各部門的“求人廣告”,員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應聘,他們的上司無權攔阻。另外,索尼實行崗位輪換製,原則上每隔兩年就讓員工調換一次工作。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力旺盛、幹勁十足的人才,主動地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在索尼公司實行內部招聘製度以後,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較中意的崗位。

這種“內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動給人才創造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機遇。內部晉升與選拔的好處是:當人才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與業績能夠得到肯定或報償時,其士氣與績效都會改善;內部候選人已經認同了企業的一切,包括企業的目標、文化、缺陷,比外部候選人更不易辭職;可以激發人才的獻身精神,而且可以給其他人才一個同樣的期望;更為安全可靠,不需要培訓,成本低。

一個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要使員工永遠保持活力,使人盡其長,不要擔心職員們對崗位挑三撿四。隻要他們能幹好,盡管讓他們去爭。爭的人越多,相信幹得越好。對那些沒有本事找到自認為合適的崗位,又幹不好的剩餘員工,不妨讓他待崗或下崗。索尼公司的內部跳槽製度就是這樣,有能力的職員大都能找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崗位,那些沒有能力參與各種招聘的員工會成為人事部門關注的對象。這樣,公司內部各層次人員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工作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而如果不能給員工選擇的權力,職員們對自己的願望感到失望時,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便會受到明顯的抑製,這對用人單位和職員本身都是一大損失。

企業領導者應盡量疏通員工的上進之路,大力培養接班人,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員工的信心,增加員工的信任度,對公司長遠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聯想集團就十分注重提拔年輕幹部。在聯想看來,最好的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做事。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聯想人員的年齡結構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矛盾,最初創業的一代約占當時總人數的40%,平均年齡在46歲以上;另外60%是剛從學校畢業或從社會上招聘來的,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在26歲左右,他們年富力強,朝氣蓬勃,也都很有才幹,有上進心。但是30歲到45歲這個年齡層出現了空白。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兩種後果:一是五年之後,也就是當老一代聯想人退居二線的時候,聯想可能會後繼乏人;二是五年之後,即使50多歲的老一代聯想人沒有退居二線,但計算機界的競爭日新月異,他們可能在觀念上、市場競爭上落後,聯想很可能會掉隊。公司意識到了這一點後,便開始不斷地把年輕人推到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