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失誤找自己,問題不上交 找到自身錯誤才能做對事
——找對方法必然做對事
有的時候我們完成了任務,卻還是不能得到老板的賞識,因為企業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圓滿的結果,而不隻是完成任務而已。作為企業管理者要讓員工明白完成任務並不等於結果。做得不好要從自身找原因,將責任鎖定,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找對方法才能做對事。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有福的。
——莎士比亞
企業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犯了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要能夠認識到錯誤,並及時改正,找對方法才能做對事。
耐克公司最出名的當然是鞋子,公司十分注重其功能。它原本是靠品牌延伸來擴展市場的,1990年耐克運動鞋的款式就已經有近500種之多,配件(如太陽鏡、背包、手表、運動衫、長褲、毛衣、帽子等)的種類就更為細致複雜。
但後來,耐克開始盲目擴張,涉足了一些與本業毫無關係的市場,偏離了核心業務,品牌過度延伸就失去了品牌的優勢,而實際上,顧客最關注的還是耐克生產的鞋子。耐克在進軍滑雪板市場時一敗塗地。很多人批評說,這些產品非常平庸而且品質極差,還有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耐克推出了這些產品。耐克專注於無止境擴張,根本無心理會諸如成本控製和效率提高等事務。
另外,耐克也沒有敏銳地覺察到市場的變化和新趨勢,比如青少年的穿著風格已經開始由原來的運動型向休閑型發展。耐克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導致其中低端運動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萎縮。
後來耐克發現問題並采取了應對措施,宣布徹底改善供應鏈係統。耐克集中企業的資源,充分發揮設計和市場營銷才能,將其供應鏈交給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和分銷代理商管理,而且還提高了耐克的創新能力,保證了產品的利潤空間。
企業管理者在做出錯誤的決策後,要能夠及時發現錯誤,並采取補救措施,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容易找到。
一次,杜馬公司派一位中年人去海外營業部,這使他不斷對同事抱怨。他來到同事馬登的辦公室,講話時很激動,一個勁兒地埋怨上司不肯給他更多的機會。
馬登先生問他為什麼不自己爭取,他說,他已經爭取過了,但他並不認為公司給予他的是機會。他氣憤地說:“我今年已經52歲了,可他們竟然派我去海外營業部,像我這樣的年紀怎麼能夠經受得了這樣的折騰呢?”
馬登先生問他:“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而不是一種機會。”
他仍舊義憤填膺:“公司裏有那麼多年輕人,不派他們去而讓我去,這不是折騰人是什麼?再說公司本部有那麼多職位,卻偏偏要把我調走,我真不知道他們安的什麼心。還有,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