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先做了彙報,“我認識港口的一個人,我給他打了電話,他願意幫我們的忙,明天給我結果。為了保證明天他給我結果,我準備今晚請他吃飯,請您放心,明天一定給您結果。”
接著,小李把船上的貨物數量、品質等詳細報告出來。
輪到小張彙報的時候,他首先重複報告了貨物數量、品質等情況,並且將船上最有價值的貨品信息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表明,他已向總經理助理了解到總經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貨物的情況後與貨主談判。於是,他在回程中,又打電話向另外兩家毛皮公司詢問了貨的品質、價格。
此時,總經理會心一笑,老師恍然大悟。
同樣的任務,結果卻不同。小王應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為什麼三人的工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這個故事用在營銷工作上也非常恰當。同樣是一批客戶經理,為什麼有的人能出人頭地,有的人卻是業績平平,甚至虛度光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原因就在於好的員工知道做結果,而一般的人隻是在做任務,認為完成任務就結束了。
在任何一家企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三種人,我們應當問問自己:哪一個人中有自己的影子?我們是否真正清楚——周圍那些收入高的人,為什麼他們的薪水會跟我們的不一樣?
做的是同樣的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脫穎而出,有的人卻碌碌無為?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各自在完成任務時,所思考的過程不一樣,有的人為了做任務而做任務,有的人隻是為了完成上司的要求,而那些有思想的員工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挖掘信息,找出突破口,從而把任務完成得更出色,把結果做得更好。
同樣是走訪中小企業,搜集企業信息,反饋回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有的人隻是簡單地羅列企業的相關信息,而有的人卻能將這些企業進行歸類、整理和分析,找出他們與自己公司業務洽談的切入點。因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一些沒把事情做成還想讓別人記功的人喜歡強調的理由。我們強調的不應該是過程,而是結果,事情沒有成功,就不需要為自己找任何理由。因為,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完成任務隻是實現結果的一個過程,有時甚至是剛剛開始做結果,但他的確已經完成了任務,可又沒有達到你的要求。這種矛盾會導致下屬甚至整個公司都在推卸責任,因為隻要完成了任務,員工就有一萬個理由來說明,沒有完成結果不是自己的責任。
任務是讓我們去做什麼事情,可能做了某些事情之後就是完成了任務。責任是以結果為導向要求我們不隻是去完成任務,而且還要對結果負責。兩種取向不同,做事的效果則完全不同。
那麼如何使員工做結果而不隻是做任務呢?
1.將任務交代清楚
首先領導者應將下屬要做的工作交代清楚,這是做對的前提。
2.要培養員工一種結果心態
要使員工養成一種做事的習慣:在執行前先思考一下“這件事情的結果是什麼?”“老板想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要有結果心態。
3.努力做好工作,取得好的結果
要使員工不單是做任務,還要讓員工明白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沒有結果,也就沒有價值。如果自己想要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如果自己想要得到好的價值,那麼我們就應當隻有一種思想——隻做結果。沒有苦勞,隻有功勞,以積極的心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竭盡所能,創造出好的業績(結果)。工作中光憑盡職盡責已不夠了,還應做比自己分內更多的工作。比老板期待的更多一點,不僅要完成任務,重要的是給老板以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