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失誤找自己,問題不上交 鎖定責任,不找借口(1 / 2)

第十一章 失誤找自己,問題不上交 鎖定責任,不找借口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在工作的過程中,常會有一些人完成不了自己的任務,而這時他們會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自己辯解,例如時間倉促,條件不具備,或者拖延等。對於這種情況,管理者就應該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因為鎖定責任才能鎖定結果。

責任製的核心是責任心。通過改變行為,進而改變思維,要使每位員工都有責任心。大智之人給結果,小聰明者找借口。成效是有力的證據,結果是最好的證明。不能有好的結果就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找借口。

在公司中總有兩種人,一種人習慣於“努力地表現”,而另一種人習慣於“不停地辯解”。為自己辯解是人的天性,然而“不停地辯解”可以說是一種惡習,但是擁有這種習慣的卻大有人在。

我們通過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對話片斷來看看這兩種人的不同表現。

片斷一

董事長:×總經理,我們的鋼鐵銷量最近在下滑。

總經理:對不起董事長,這是我的錯,我馬上召集有關部門調整銷售策略。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家具最近銷量不太好,怎麼回事兒?

總經理:這也是我失職,我盡快找出解決方案。

董事長:還有,×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那個副廠長最近鬧情緒,不太想幹了。

總經理:……

片斷二

董事長:×總經理,我們的鋼鐵銷量最近在下滑。

總經理:董事長,這是因為韓國釜山鋼鐵最近一直在不停地降價,我也沒有辦法呀。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家具最近銷量不好,怎麼回事兒?

總經理:我以前提醒過您不要進口西班牙大理石的家具。

董事長:還有,×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那個副廠長最近鬧情緒,不太想幹了。

總經理:我聽說那個家夥在外麵“包二奶”……

前者把錯誤都攬在自己身上,而後者卻在不停地找借口。當錯誤出現時,及時承認錯誤,少推卸責任,少追究是誰的錯,努力解決問題,這才是找對了方法,才有可能做對事。不為失誤找借口,不拿客觀事實當擋箭牌,盡可能的“努力表現”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備的職業操守。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避免屬下來回推卸責任,就應在管理時為每個員工鎖定責任,鎖定負責者。

海爾電冰箱廠有一個五層樓的材料庫,這個五層樓一共有2945塊玻璃,每一塊玻璃上都貼著一張小條!每個小條上都印著兩個編碼,第一個編碼上寫著負責擦這塊玻璃的責任人,第二個編碼上寫著誰負責檢查這塊玻璃。

那麼玻璃髒了責任在誰?海爾在考核準則上規定:如果玻璃髒了,責任不是負責擦的人,而是負責檢查的人!如果玻璃髒了,責任鎖定於檢查的人身上,而不會被推卸到擦玻璃的員工身上。在海爾,大到機器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清楚地標明了事件的責任人與事件檢查的監督人,有詳細的工作內容及考核標準。

這是海爾OEC管理法的典型做法。OEC管理法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則,就是PDCA——閉環原則,對於所有的工作,每一個人、每一個部門都要計劃、實施、檢查、糾偏。海爾冰箱總共有156道工序,海爾精細到把這156道工序,分為545項責任,然後把這545項責任分別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