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失誤找自己,問題不上交 要常常自我批評
隻有不斷地自我批評,才能使我們盡快成熟起來。
——任正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作為管理者有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批評,麵對批評,管理者的態度體現著管理者的管理風格和管理素質。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管理者還要能夠時時進行自我批評。
我們麵臨著新矛盾、新情況不斷凸顯,各種真假信息充斥的情況,能否不斷提升自我批評的境界,將成為各級領導者能否迅速判別信息,應對各種突發性矛盾的關鍵。批評是一種希望,是一種改進工作的推進器。自我批評則是批評作用發揮的保證。無論何人都需要自我批評。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能夠常常進行自我批評,隻有在不斷地否定中才能不斷總結上升。而華為正是這樣一個敢於自我批判的典型。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年輕時就是一個典型的“學毛著標兵”,他不僅認真研究毛澤東思想,學習毛澤東的智慧,更有著毛澤東式的言行和氣魄。其中,任正非把毛澤東的“自我批判”思想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將毛澤東的“自我批判”思想轉化為個人的思想,用在管理華為與修善其身上。
任正非對華為各級接班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要具備自我批判精神,在“否定之否定”中創造性地發展。因為在任正非看來,作為一個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怕的不是做出錯誤的決策,而是在意識到錯誤之後不具備“自我批判”的精神,以至於一錯再錯下去,最終落得一個無可挽回的地步。
同時,任正非還把“自我批判”作為整個華為想要繼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華為公司從現在開始,一切不能自我批判的員工,將不能再被提拔。三年以後,一切不能自我批判的幹部將全部免職,不能再擔任管理工作。這種強烈的“自我批判”意識不僅給華為帶來了輝煌的成就,也給其他公司樹立了學習的標杆。
針對在華為的發展過程中為什麼每個人,尤其是管理層要展開自我批判,任正非曾在一篇題為《為什麼要自我批判》的文章中這樣解釋到:“華為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盡管充滿了活力和激情,但也充塞著幼稚和自傲,我們的管理還不規範。隻有不斷地自我批判,才能使我們盡快成熟起來。我們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不是為全麵否定而批判,而是為優化和建設而批判,總的目標是要實現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任正非認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管理的臨界點或是瓶頸,這些時刻需要的就是自我超越。但如何才能實現自我超越呢?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自我否定才能獲得不斷的成長,就像蛇每蛻一次皮才能獲得一次成長一樣。而華為的快速成長,其實正是源於華為管理團隊不斷否定過去,否定自我,不斷地進行自我批判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要強調自我批判而不是互相批判,任正非也有自己的解釋:我們倡導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評,因為批評不好把握度,如果批評火藥味很濃,就容易造成隊伍之間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們不會自己下猛力,對自己都會手下留情。即使用雞毛撣子輕輕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幾年,你就會百煉成鋼了。
在把“自我批判”的思想廣泛用於華為的管理的同時,任正非也積極地用它不斷修煉著自身。任正非從不在意自己被否定,而是把這種否定當作是一種獲得提高的機會。
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成為貫穿任正非思想的一條紅線。在不斷的否定和“自我批判”中,華為也正在一步步向世界級企業不斷邁進。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有一種善於從自身找問題,進行自我批評的企業文化。華為如此,迅速成長為液態奶冠軍的蒙牛也如此。
“與自己較勁”是牛根生大力提倡的蒙牛文化之一。用牛根生的話來說:與自己較勁就是立足於發展自己,不是遏製別人;遇到問題,從反求諸己、自我改變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