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文化中的這種“與自己較勁”的思想,牛根生是這樣解釋的:“‘與自己較勁’是蒙牛文化精髓之一。發生任何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改變自己容易,改變別人難。假使矛盾雙方的責任各占50%,那麼,你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當你主動改變後,你會發現,對方也會跟著改變,而且這種改變是不同比例的,往往你改變10%後,他會改變30%,真所謂‘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萬一你改變了50%以後,對方還是一點不變,怎麼辦呢?你還是要堅持‘與自己較勁’。因為95%的情形不是這樣的。當你無數次地‘與自己較勁’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了:你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
在蒙牛,有一句話人人皆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這些都是“與自己較勁”的具體表現。牛根生堅信由改變自己而改變世界,因此整個蒙牛企業都存在著這種與自己較勁的上進風氣。
有人上班遲到了,或者開會時手機響了,又或者著裝不符合要求等等時候,都是以“捐款”的方式來約束的。隻要違反了相關規定,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即使是牛根生本人也會立即自動向公共事業捐款,25元到100元不等。
“與自己較勁”絕對稱得上是蒙牛企業文化的精髓。與自己較勁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地提升自己,作為企業來說就是不斷地為消費者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這樣消費者才會選擇你。因此,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用牛根生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如果你臉上挨了一巴掌,不要忙著聲討打臉的手,先要檢討挨打的臉。
縱觀整個蒙牛發展史,就是一部“與自己較勁”的曆史。
作為蒙牛的當家人,牛根生首先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在和自己較勁。他說:“與自己較勁,較什麼呢?‘改變別人難上難,調整自己最簡單’。蒙牛的一切文化都是針對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者自己如果做得不好,員工怎麼能做好呢?所以無論我們企業文化怎麼樣來回說,主要是對掌權的人,主要對著管理者,對能夠發號施令、掌握資源的人。如果你自己做得不好,老是要求部下做好,這就不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不是想員工的文化,不是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文化,我看這種文化永遠站不住腳。”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引起的。
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騙自己,不要推卸責任,不要放過每一個成長的機會,以工作業績作為評價自己的惟一標準,把讓自己取得不斷成長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時常自我批評呢?
1.要正確地看待自己,要有開展批評的勇氣和決心。
2.要有“聞過則喜”的胸懷,學會從批評中汲取教訓,進而開展自我批評。
3.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首先,不怕人指出錯誤;其次,知道自己的過失應當不隱諱,知道錯了自己就要仔細分析錯誤的由來,自我批評;最後,堅決地改正錯誤,不怕別人的議論,不怕丟麵子,不怕改過的困難。做到這三點,就會不斷完善自己。
4.犯錯也是學習的機會。
從自己的錯誤中,你也能夠學到智慧,並加快自我進步。因為想要成功就需要冒險,犯錯對於成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遇到困難時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才能使自己不斷地采取行動,改善自己取得進步,才能使自己對企業有更高的價值。如果隻是把責任歸咎於外界,不去反省自己,你也就失去了發現問題取得進步的機會。記住:不是因為事情難而我們不能,而是因為我們不能而事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