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失誤找自己,問題不上交 發現錯誤要及時糾正
一個人犯了錯,隻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執,就不失為聰明人。
——索福克勒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列寧也曾說過:“聰明人並不是不犯錯誤,隻是他們不犯重大錯誤同時能迅速糾正錯誤。”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不要緊,關鍵是要認識到並且改正。承認錯誤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棄,而是一種誠實的態度,一種銳意的智慧。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也同樣如此,企業管理者難免會犯錯誤,關鍵在於犯錯之後能夠嚴肅地對待錯誤,改正錯誤。如果不能正視錯誤並任由其發展下去,結果隻能一敗塗地。
創始人金?C吉列苦心經營了數十年的吉列公司在一個他一手創造和完全在自己控製之下的市場中,被一個小小的競爭者擊潰。
吉列公司於1901年成立,是一家經營單一產品的公司,到1909年時,售出的刮胡刀達到200萬把,刀片的銷售金額每年有數千萬美元。正如他自己所說“這一企業的成功完全要靠廣告。”
1921年,“吉列”的專利權期限屆滿,這也意味著競爭的來臨。1926年,“吉列”有位競爭者,也就是在全球行銷“自動磨刀安全刮胡刀”的亨利?蓋斯曼,發明了更為方便安全的刮胡刀。吉列的刮胡刀是用三根圓軸套住刀片上三個同樣大小的圓洞來固定,新的“蓋斯曼”刀片則帶有設計更巧妙更牢固的套洞,不但可以套在這種新刮胡刀的圓軸上,而且可以套在吉列刮胡刀的圓軸上。
“吉列”的反擊措施是推出一種新型刮胡刀,刀片利用與刀片齊長的橫條來固定。可是新的刀片卻不能裝在“蓋斯曼”的刮胡刀具上。
幾乎與此同時,“蓋斯曼”在“吉列”新設計的刮胡刀出現後的一周內,就將自己的刮胡刀改成橫條固定式。“蓋斯曼”經過改造後的刀鋒,其質量優於“吉列”匆匆忙忙做退火處理後的刀片。
“蓋斯曼”的銷售額不斷增加,侵占了“吉列”的市場占有率。“吉列”把大筆資金投入到模型更新,但銷售額卻並未改觀反而每況愈下。“吉列”的管理費用太高,高級主管的薪水太高,廣告費太高,並且不管銷售額有多少,都一直固定不變。因此,“吉列”的利潤不斷下降,已經瀕臨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最後,吉列公司不再是原來的公司了,“蓋斯曼”已取得這家往昔的競爭對手的控製權,它的產品以及一套新的生產技術,取代了老吉列公司的產品和生產技術。
吉列公司隻靠一個專利就想一勞永逸,不注重研發新產品隻是過多地投入廣告,當對手發明了更優的產品時匆匆應付,而不是認真改進,這是吉列失敗的重要原因。發現錯誤,就要嚴肅認真對待,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補救措施改正錯誤,這樣才能做對。
一天下午,日本東京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售貨員彬彬有禮地接待了一位來買唱機的美國女顧客。售貨員為她挑了一台尚未啟封的“索尼”牌唱機。事後,售貨員清理貨品時發現,原來是錯將一個空心唱機貨樣賣給了那位美國女顧客。於是,立即向公司警衛做了報告。警衛四處尋找那位女顧客,但不見蹤影。經理得知後,覺得事關顧客利益和公司信譽,立即展開了大海撈針似的尋找。
當時隻知道那位女顧客叫基泰絲,是一位美國記者,還有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隻有這條線索可循,奧達克餘公司公關部為了尋找這位顧客一連打了32個緊急電話,向東京和四周的旅館詢問聯係,但是毫無結果。後來又打國際長途給紐約的“美國快遞公司”總部查詢,深夜接到回電,得知基泰絲父母在美國的電話號碼。接著,又打電話聯係基泰絲的父母,進而打聽到基泰絲在東京的住址和電話號碼。幾個人忙了一夜,總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