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做對必須要有好心態 認真才能做對(1 / 2)

第十二章 做對必須要有好心態 認真才能做對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張瑞敏

世界上的事隻怕認真二字,隻要你認真起來,任何困難都會被你打倒。做人如此,經營也要如此。企業領導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當中,要想做對做好,就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細心處理每一項工作。

1984年,我國一家柴油機廠聘請德國退休企業家格裏希任廠長。格裏希上任後開的第一個會議,市有關部門領導也列席參加了。沒有任何客套,格裏希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如果說質量是產品的生命,那麼,清潔度就是汽缸的質量及壽命的關鍵。”說著,他當著各方領導的麵,從擺放在會議桌上的汽缸裏抓出一大把鐵砂,臉色鐵青地說:“這個汽缸是我在開會前到生產車間隨機抽檢出來的樣品。請大家看看,我都從它裏麵抓出來了些什麼?在我們德國,汽缸雜質不能高於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數據是,貴廠生產的汽缸平均雜質竟然高達5000毫克。試想,能夠隨手抓得出一把鐵砂的汽缸,怎麼可能雜質不超標?我認為這決不是工藝技術方麵的問題,而是生產者和管理者工作極不認真的結果。”一番話,把坐在會議室裏的有關管理人員說得坐立不安,尷尬之極。

如果說強大的德意誌是一個可怕的民族,那麼,認真也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個國家強盛,小能使一個人無往而不利。我們實在應該好好學習德國人認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將認真貫徹到自己工作的點點滴滴中。一旦認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企業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如果對待工作馬馬虎虎,應付了事,最終受損失的還是自己。

有個手藝出眾的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不像以前那麼認真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建造房子時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說:“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

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麵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那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在你的工作事業中,沒有可以隨意打發糊弄的小人物、小事情,如果糊弄最終騙的也是自己。這就是“種什麼收什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