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崔永元身上,我們除了看到他為自己解圍的機智幽默,更看到了他的睿智。因為,他的幽默不是單純的搞笑、詼諧,而是同時傳達另一種意思,體現的是一種智慧。這一點當然需要長期的積累。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尷尬的事情,可以借鑒崔永元的做法,機智、幽默、巧妙地化解。除此之外,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鑒:
1自我解嘲。
自己有了過錯,受到別人的嘲諷,反擊隻會激化矛盾,而自嘲則可以很好地化尷尬於無形。
有一次林肯乘馬車上街,在街口被過路的軍隊堵住了,林肯走下馬車問一位老鄉:“這是什麼?”意思是想問這是哪個部隊的,老鄉以為他不認識軍隊,就訓斥道:“聯邦的軍隊唄,你真是他媽的大笨蛋。”麵對如此窘境,林肯轉身對身邊的人說:“有人在我麵前說老實話,真是一種福氣,我的確是個他媽的大笨蛋。”
自我調侃式的自嘲不但沒有使林肯在眾人麵前丟失麵子,相反還向眾人展現出他雍容大度的胸懷。
2將錯就錯。
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事,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尷尬,而牽強的解釋更像是一種欲蓋彌彰,這時候隨機應變、將錯就錯、巧妙補救,則會出現新的生機。
3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時候,你會遇到蠻不講理的人,他們會有意提出毫無道理的問題來刁難你,讓你哭笑不得。不論你答與不答,都已經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這時候,要以幽默為武器予以還擊,將尷尬不知不覺地轉移給對方。
加拿大前外交官斯特·朗寧1893年出生於中國襄陽。1923年朗寧競選省議員時,反對派大肆宣傳他是“喝中國人的奶長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國的血統”。朗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幽默地反擊道:“你們是喝著牛奶長大的,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
這樣的妙語幽默風趣,既是笑話又非笑話,有禮有節,讓對方知道推斷的錯誤。
4轉移視線。
當遭遇自己不了解的問題時,可以巧妙地抓住話題中的空隙轉移視線,巧妙應答,走出困境。
一個實習導遊生帶著旅遊團到古城揚州參觀。當她向大家介紹揚州曾經有著輝煌文明的曆史的時候,有遊客問:“有什麼大人物誕生在這座城市?”導遊一下子愣住了,因為他也不知道。眾多遊客都圍了過來,也想了解一下。導遊見狀,機敏地說:“先生,這個城市裏誕生的都是嬰兒啊。”旅遊團的成員們頓時哈哈大笑。
導遊麵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巧妙地偷梁換柱,運用了誕生的“歧義”,轉移了話題:把“誕生了哪些名人”轉移到“誕生的是什麼”上。盡管導遊的答案似是而非,但大家都清楚這隻是個玩笑,於是樂在其中,導遊的尷尬也隨之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