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董卿——博聞+親和力=大氣(2 / 2)

其實,出生書香門第的她,自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就喜歡讀書。早在她讀中學時,母親在每年寒暑假都會給她開出一係列書單,其中包括《紅樓夢》、《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簡愛》等世界名著。

董卿的博聞強記讓人們看到了知識在她身上體現的力量。她說:“我相信一句話,女人2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長經曆、環境,都會影響你的眼神和姿態。”從她的這句話裏,我們讀出了從容和自信,這是一個女子在經曆了一定的漂泊、考驗、沉澱和堅持之後才具備的獨有氣質,更是書籍和知識給她的自信與力量。

但是,博聞強記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怎麼吃進去就怎麼吐出來。就像我們上麵說到的某些主持人一樣,有別人事先準備好的台詞,他可以抑揚頓挫地“背”出來,但是台下的口才則是出口難成章,甚至難成句。所以,博聞強記,就是要記住、吸收那些精華,然後為自己所用,轉化成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表達出來,這樣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口才要言之有物的“物”。那麼,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呢?

1平時的積累很重要。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隻有平時多閱讀,多積累,才能將自己的頭腦裝得滿滿的,才能在表達的時候說出道理來。即使是對名言警句的引用,也是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嘩眾取寵。

當然,這種積累重在理解和吸收,而不在於強記硬背。就像吃東西一樣,隻有經過咀嚼的食物,才能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囫圇吞棗不利於吸收,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這種積累還包括將自己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通過過濾吸收,變成自己的一種儲備。

2靈活運用、觸類旁通。

有了好的知識儲備,還要能靈活地運用,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否則,就失去了意義。我們一方麵用自己的理解將書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另一方麵用自己的知識和思想來觀察、判斷、理解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然後將自己的認識通過有條理的語言表達出來。

此外,發揮想像和聯想的作用,從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或者另一類事情,這樣既可以鍛煉自己的橫向思維能力,又可以加大、加深自己的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說出來的話自然就不會是空洞無物的了。

3“5W”公式。

有專家建議,在表達時,為了讓自己的語言內容充實,可以在表達中包括五個方麵的內容:

(1)When——什麼時間。可以是真實的時間,如年、月、日,也可以是實指時間,如現在、昨天、唐朝等;還可以是虛指時間,如很久以前、從前、在古代、有一天,等等。

(2)Where——什麼地點。具體地點,可以是大的區域,如國家,也可以是某個點,如房間、辦公室、電影院等。

(3)Who——什麼人(物)。可以指人、物、某個東西、特定對象等。

(4)What——什麼事。具體發生的事件、情節。

(5)Why——為什麼。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這其實就是我們寫作文的五要素。事實上,口才就是口述的作文,隻是不落筆寫在紙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