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一次,來自廣西集流行與原生態為一體的哈嘹多元化組合演唱完《月亮》後,董卿便向觀眾介紹說:“這個組合可複雜了,他們當中有大學生、電工、鉗工等,來自漢族、滿族、瑤族、壯族等各民族,真比滿漢全席還豐盛……”她風趣幽默的即興解說,一下子拉近了選手與觀眾的距離,讓選手們更加自信。這樣的比喻很新奇,也很貼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還比如:有一次,一位來自藏族的歌手上台演唱後開始了綜合知識問答,看到他看題板時茫然的眼神,董卿意識到這位藏族同胞聽不懂普通話,於是請現場評委藏族歌手宗雍卓瑪翻譯。這位歌手抽到的題目是成語接龍,盡管宗雍卓瑪竭盡全力翻譯,最後還是徒勞,全場安靜下來,都在傾聽,都在等待,但最後那位藏族歌手還是沒有回答上來,正當他頗為尷尬之時,董卿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其實他聽不懂我們的話正如我們聽不懂他唱的藏歌一樣,但是他今天為我們帶來的是中國海拔最高地區的歌聲,歌聲裏他的感情我們聽得懂,他唱出了打動人心靈的歌聲!其實,此刻他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來到這座城市時他感到的是一種陌生,我們該給這樣質樸的歌手更多的關懷,即使聽不懂,但是歌聲沒有界限,情感沒有界限,相信我們的關懷他一定聽得懂!”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最後這位歌手的綜合素質得分是零分,但這位憨厚的藏族青年微笑著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董卿的靈動不僅僅起到了串聯節目,調動氣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從內心出發,真誠地、友善地關心選手,善意的舉動隻是為了能夠讓選手更開心、不尷尬。而她的語言雖然平實,卻散發著人性的光輝,讓人從心底感受到一種溫暖和熨帖。
董卿多年主持青年歌手大獎賽,每次都有著很好的發揮。她清新、靈動的語言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也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有觀眾形容她:“如同一條華麗的絲帶,靈動敏銳地貫穿著整個賽程,傳遞著歌手、評委、觀眾的情感交流,把握著賽場的人文藝術氣氛。我不得不由衷地讚賞,董卿,你真的是觀眾心中神采飛揚、魅力懾人的美麗女人。”
很多主持人也可以做到親切,但是沒有她那樣的真誠與親善。確實,她誠懇地與選手交流,機警地為大賽緊張空氣補充“氧氣”,為選手和觀眾、選手和評委之間的溝通盡到了責任,為大賽增加了氣氛……沒有故意作秀,語言是那麼的質樸,讓人聽了就舒心。其清麗的笑容總能帶給人“清水出芙蓉”的感歎……
董卿自己也對青歌賽有著特別的感觸,她說:“雖然連著主持那麼多場歌手比賽,但令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的是,每次登台,我都沒有‘舞台疲勞’,可以自然地充分調動全身每一個細胞,活力四射地和觀眾互動,這種狀態真是久違了!”
正如她說:“隻要心在那兒,就不在乎過程是那麼的難熬。”她的心確實在那兒,在靜靜地聆聽和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