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王小丫——幹練機敏的快言快語 “不會說話”的伶牙俐齒(2 / 2)

“所以,在真實準確的前提下,我總希望能把複雜的事說得簡單一些,比如說市場虧損多少個億,對老百姓來說,也許沒有概念。我自己也沒有,我隻對10萬有概念,因為可以買一輛小別克。所以我常常把她們掰開來,比如說,這些錢可以建多少個汽車站,多少個賓館。”

這樣通俗易懂的經濟概念還真的是不多見,由此可見王小丫在背後花費的心血和那份為觀眾著想的用心。這樣的語言雖然缺少了經濟語言的嚴謹和學術性,但是不可否認它讓更多的人有了具體的概念,這就是語言轉換的魅力。這樣的轉換需要深厚的底蘊和超強的語言能力才可以做到。王小丫特別迷戀“把複雜的事說簡單了”,所以她樂此不疲地做著自己的《經濟半小時》。

在《開心辭典》中,她的狀態又是很不一樣的,唯一不變的是她的本色主持,但即便是這種本色也呈現著不同的狀態。比如:

一出場她這樣介紹自己:

“你們好,我是小丫。”

簡潔而蘊含真情的問候語,俗中透雅而不失親昵的自我介紹,柔和而不失清亮的語調音質,把主持人與觀眾拉得近在咫尺之間。

當觀眾又答對了題,她會很興奮地說:

“哈哈,恭喜你——答對了。”

認真中透著頑皮,嚴肅中含著生動,嬉笑中充滿賀喜之情,此時此刻,對與錯還會那麼重要嗎?

在答題過程中,也會有意外出現,比如:

一位選手始終追尋著王小丫的眼睛,王小丫狡黠地笑言:“你看著我幹嗎?不怕我害了你?”選手狡黠地回答:“被你害了我也心甘情願。”

身為主考官的王小丫“大人”般陽光燦爛地笑,天真無邪地樂。全場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

一次,參與現場答題的是一位美國朋友,王小丫為一道題給他做提示,跟他說:“在中國有很多大事,比如婚姻就是大事……”剛給他一點提示,他馬上就問:“你結婚了嗎?”王小丫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然後她截住話頭:“你問我還是我問你?好好答題。”他就不吱聲了,開始答題。

與其說這是她的機敏,還不如說是她的尷尬,但就是這樣的尷尬,在她的身上也那麼可愛。她用不是辦法的辦法化解尷尬,用看似蠻橫、不講理的方法強行製止對方,但讓人感到的更多是活潑有趣和可愛,而沒有任何的欠妥。

她說:“我更希望我們的節目會像一道家常菜一樣,雖然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大魚大肉,但是永遠讓人不會感到厭煩,永遠不會拋棄它。我的個人風格就是本色,我不會有什麼特別的變化了,隻是有可能會變得更加開朗、幽默,讓人感覺更舒服一些。”

這也許就是從“不會說話”到伶牙俐齒完成蛻變的王小丫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觀眾感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