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撒貝寧——沉穩冷峻的理性闡述 從演講中一路走來
相比普通人的口才能力,主持人的口才幾乎是有著硬性要求的,我們沒有看到哪個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說話毫無邏輯,表達的主題也不明確,甚至廢話連篇。尤其那些深受觀眾喜愛的著名主持人,他們都有著上佳的口才,這也是觀眾喜愛他們的主要原因。
但他們的好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同樣是後天培養的結果。眾所周知,演講是練習口才的好辦法,尤其是如果從小開始,長年堅持的話,一定會有好的收效。著名主持人撒貝寧不是學播音的,但是他從小堅持演講,最終練就了一流的口才。
2000年他榮獲中國電視法製欄目主持人大賽一等獎;2001年,參加“榮事達”電視主持人大賽,獲第一名。撒貝寧的成長之路可以說是從演講中一路走來的。
年僅4歲時,撒貝寧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兒歌毫不怯場。
為了練習口才,11歲那年的暑假裏,他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家裏策劃了一台“晚會”。他一人身兼導演、策劃、演出於一身,從節目創作到會場布置,從開場白到串詞,都準備得相當充分。撒貝寧的父母下班回來,一進家門嚇了一跳,隻見家裏的客廳布置得像個晚會現場。撒貝寧和妹妹撒貝娜一人手持一個麥克風對他們說:“爸爸、媽媽,你們好!你們辛苦了。”父母就座後,他學著電視裏主持人的樣子向“觀眾”——爸爸媽媽報幕……兄妹倆一會兒演小品,一會兒說相聲,一會兒朗誦,整個“晚會”持續了近40分鍾。
這樣自設場景的“實戰”練習,確實讓撒貝寧收獲不小,不僅鍛煉了膽量,還有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也積累了“現場”主持和演講的經驗。這一年新學期開學後不久,他報名參加了全市五年級語文(口頭作文)競賽,並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進入初中後,他對演講、唱歌產生了興趣,常一個人在家對著鏡子一遍遍地練,主持節目有時讓爸爸作示範,或者根據父母的意見不斷完善。在示範過程中,父親有時會帶有表演的動作,他就與爸爸理論:“演講與表演不同,演講主要靠講,表情應是與主題相關的最大投入,而不是有意識地做動作。”每當這時,父親都會給予兒子鼓勵的掌聲。
這樣的“父子舌戰”不僅磨煉了撒貝寧的口才,也開發了他的思維。從初二到高一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撒貝寧參加了10餘次市、區級演講比賽,沒有一次是空手而歸。同學送給他一個雅號,叫“演講終結者”。後來,他還把“場景”設在了學校班級裏,和同學們一起練口才,切磋演講技巧。
終於,憑著出色的演講能力和優異的成績,在高中畢業時,撒貝寧被武漢市一中保送到北京大學學習法律專業。大學快畢業時,撒貝寧再次憑著一流的口才,進入了中央電視台。
撒貝寧說:“我喜歡演講,因為我愛上了那種站在舞台上,當著所有人的麵兒,直抒胸臆的感覺。演講給我自信,演講鍛煉了我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演講對我人生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撒貝寧不僅在武漢市中學生演講圈裏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演講家”,而且在歌唱方麵也頗為出色。1993年的5月、6月,他分別獲得了武漢市中學生藝術小人才比賽獨唱一等獎和湖北省中學生小歌手歌唱比賽一等獎。
著名的北京大學每年都邀請各省重點中學裏學習好、有文藝特長的同學參加冬令營。高三那年,撒貝寧有幸去了。試演時唱了一首《把根留住》,評委老師問:“你會唱民歌嗎?”撒貝寧搜腸刮肚地想起了一首《小白楊》。老師說,明天彙報演出,你就唱《小白楊》吧!撒貝寧當即傻了眼,連夜找到父親的戰友,趕製伴奏帶,還請了一位聲樂老師,兩個小時速成,調整發聲發音,第二天順利通過了彙報演出。
也許有人以為唱歌和口才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事實則不然。唱歌能夠在發聲和氣息方麵得到很好的鍛煉,這是練就好聲音和說話有底氣的有效方法。而好聲音和氣息能夠為口才增添很大的魅力。
撒貝寧的做法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練習口才就像學遊泳一樣,必須通過實戰練習,才能取得進步。可以多和人交流,多參加一些演講比賽,平時還可以多唱唱歌,這些對自信、聲音和氣息的練習作用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