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撒貝寧——沉穩冷峻的理性闡述 口才是可以練成的(1 / 2)

第五章撒貝寧——沉穩冷峻的理性闡述 口才是可以練成的

在如今這個時代,口才作為一項綜合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很多人羨慕別人的好口才時,總會不自禁地問:“別人怎麼會有那麼好的口才呢?”問題的答案是: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也就是說,隻要後天勤加苦練,擁有好口才並不是難事。

很多著名主持人的口才都讓觀眾驚歎,這背後其實是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訓練得來的。我們熟知的主持人練發聲、練繞口令等,都是他們訓練的必備科目。還有的主持人從小就有這方麵的愛好,比如喜歡演講,這就等於從小開始了這方麵的練習。央視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就是從小參加各種演講比賽,以此鍛煉了自己的口才。

有學者將口才明確地定義為: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表達主體運用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的口語表達策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取得圓滿交際效果的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有口才的人說話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從這些定義和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口才的訓練並不僅僅是技巧的提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自身內涵的提升。這就是說,口才的訓練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個大方麵:技巧的訓練和內涵的提升。

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裏,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不僅有超群的數學才華,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他還背了唐詩四五百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

……

由以上這些訓練口才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口才技巧的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快速朗讀。

目的在於鍛煉人的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這裏的“快”必須建立在吐字清楚、發音幹淨利落的基礎上。比如宋世雄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他解說的“快”,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

2練聲。

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練聲的第一步是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係。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第二步是練聲。先放鬆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慢的聲音。此外,口腔的活動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

第一,進行張閉口的練習,活動嚼肌,也就是麵皮。這樣等到練聲時嚼肌運動起來就輕鬆自如了。

第二,挺軟齶。這個方法可以用學鴨子叫“gāgā”聲來體會。

第三,練習吐字。隻有發音準確無誤,清晰、圓潤,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圓”。

3複述。

複述簡單地說,就是把別人的話重複地敘述一遍。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開始練習時,最好選擇句子較短、內容活潑的材料進行,這樣便於把握、記憶、複述。隨著訓練的深入,可以逐漸選一些句子較長、情節少的材料進行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效果會更好。

這種練習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這個訓練有時顯得很繁瑣、麻煩,甚至是枯燥乏味,要知難而進,勇於吃苦,不怕麻煩。

4模仿。

模仿口才突出的人,模仿他們的聲音、表達方式、手勢、身體語言等,天長日久,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模仿可以是把自己喜歡的、又適合模仿的播音員、演員的聲音錄下來,然後進行模仿;也可以隨時模仿,可以隨時跟著播音員、演員進行模仿,注意他們的聲音、語調,神態、動作,邊聽邊模仿,邊看邊模仿。

模仿要盡量模仿得像,要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麵進行模仿,並在模仿中有創造,力爭在模仿中超過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