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描述。
就是把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由於沒有現成的材料,需要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可以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組織語言的能力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基本功。在描述時,要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萬不要變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像。
6角色扮演。
就是要學演員那樣去扮演某一個角色,這個扮演主要是在語言上的扮演。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語言的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這種訓練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不僅要求聲音洪亮,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
7講故事。
就是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能力。因為故事裏麵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
以上的這些方法都是側重於口才技巧方麵的訓練,但僅僅具備這些顯然是不夠的。技巧再好,說的都是別人的話,那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如果留心,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兩種人是很會說話的:一種人是說別人的話,或者道聽途說,或者演繹歪曲,這樣的人能把沒有的事情說得如同親眼所見一般;另一種人是隻會說,不會做,更不會寫。這樣的人不是好口才,而僅僅是我們常說的:吹牛、吹噓。所謂好口才,應該是不但會說,而且還能寫,也會做。他們說,說的是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他們寫,寫得精彩、好看;他們做,做自己說過的。這樣的口才才是我們提倡的好口才。由此,我們也不可忽視內涵提升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麵:
1提升道德修養。
好品德是做人的基礎,一個缺乏品德的人,不管說得多麼精彩,他的行為總會背離道德和社會規範,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是缺乏說服力的,也就缺少了以理服人的“理”。所以,提升道德修養是第一步,也是基礎和前提。
2提升學識。
要想言之有物,就得胸有丘壑,這樣語言才有出發點,才有立足點。所以,要拓展知識麵,增加閱曆,鑽研學問。有的人說話時引經據典,各種成語、典故隨手拿來,表達自如,妙趣橫生。這就是學識的表現。
3提升才能。
肚子裏有了“貨”,怎麼把這些“貨”倒出來,達到驚豔的效果,這就需要才能,需要協調的才能、寫作的才能、交際的才能,最起碼還要具備一些表演的才能。隻有訓練這些才能,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情感才會充分地表達出來,進而影響和啟迪聽眾。
4提升觀察力。
麵對同樣的事情,有的人能發掘很多不為人注意的細節,並由此聯想到某些值得注意的現象,但有的人則對這些熟視無睹。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是積累素材,鍛煉思考能力的一個好途徑。
5提升想像力。
要想把實實在在的學識表達得精彩,就需要通過自己的想像力來完成。比如:將一個枯燥的數據想像成身邊的某些事物,既避免了枯燥,又很容易讓聽眾明白。比如,講曆史的時候,要把那些記載、場景、人物、事件還原到曆史中去,就必須讓想像穿越時空,仿佛回到了那個曆史年代。這沒有豐富的想像能力是做不到的。
6提升情感。
每個人對事情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要想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來,就必須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區別於別人。而首要做的是自身要充滿情感,用情感來渲染,語言才會更加生動。
7提升表演力。
好口才要有好的表演力。演講,講就是說話,而演則是輔助說話以達到好的效果。表演力,其實就是動態語言、身體語言。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次凝神等,都是表演力的體現。充分調動自己的身體語言,恰當給予發揮,能夠很好地幫助語言傳達信息。
8提升勇氣。
滿腹經綸,還要在人前沒有膽怯和自卑心理,勇敢地、流暢地、原汁原味地表達出來,才能達到效果。否則,縱有好的口才,但是不敢麵對人講,那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