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畢福劍——搞怪多端的插科打諢 不按套路出牌的插科打諢(2 / 2)

相較於崔永元的幽默和智慧,畢福劍的插科打諢體現了更多的即興和出其不意,讓人們在一愣神的功夫就馬上明白了他的用意,總會很輕易地就被他逗笑。

其實,出其不意是幽默的一種手法,也是一種口才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蘇三國在德黑蘭舉行首腦會議。會議的氣氛完全由斯大林控製,通過的決議全是由斯大林提出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總感到不舒服,他們商量好要對斯大林戲弄一番。

一天早上,會議開始前,丘吉爾點燃一支雪茄煙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我成了全球主宰!”

羅斯福接著說:“我也做了一個夢,夢見我成了宇宙主宰!斯大林元帥,你夢見什麼?”

斯大林看了他們兩位一眼,慢條斯理地說:“我夢見,我既沒有批準對丘吉爾先生的任命,也沒有批準對羅斯福先生的任命。”

丘吉爾和羅斯福被這意想不到的回答驚呆了,彼此自嘲地笑了一笑。

斯大林的回答妙在轉換思維角度,從人對人的控製入手,把握思維方向,從而“背水一戰而後生”,倒過來嘲弄了兩巨頭一番。

出其不意,顧名思義,就是出乎對方意料之外,運用這種方法講究的是快和準,讓對方始料不及,從而達到說話的目的。

德國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禮的攻擊,一次晚會上有一位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一個小島,這個小島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這位旅行家知道海涅是猶太人,竟然當麵把猶太人與驢子相提並論。旅行家說完見海涅默不作聲,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海涅明白旅行家是在譏諷自己,於是緩緩地說:“那麼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海涅話剛說完,旅行家目瞪口呆地看著海涅,顯然他被海涅出其不意的回答驚呆了,不一會兒就偷偷溜走了。

事實上,幽默都是出其不意的結果,如果都在意料之中,那還有什麼幽默可言?所以,說出別人想不到的語言,表達別人想不到的含義,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謂的出其不意,出奇製勝,這樣往往會使你的語言具有特殊的說服力,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出其不意有時候又有點像聲東擊西,比如老畢插播廣告的方式——說的是要告訴觀眾一個秘密,結果是插播了讚助商的廣告。從這個意義上說,前麵的虛晃一槍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最後的效果能不能出來。聲東擊西手法很有些“兵不厭詐”的意味,它利用人們的預期心理,“指”向“東方”,當人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時,忽然又反打“西方”,這樣在“東”“西”的一反一複中,不和諧的因素產生,搞笑的醞釀也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