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畢福劍——搞怪多端的插科打諢 生活曆練是最好的“口材”
一個人口才好,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所表達的內容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虛無的。也就是說,他所說的東西是確實存在的,不是捏造、胡編亂造出來的。而這個確實存在可能是他從別人那裏聽來的,也可能是他從書本上讀到的,還可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而這其中,自己的親身經曆是最好的素材。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經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形成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形成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營造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它們也會變成一種積累和沉澱蘊藏在頭腦中,變成日後的一筆寶貴財富。
就像我們經曆一件大的事情,會使我們的認識和心態發生大的轉變一樣,很多的類似經曆都會逐漸滲透、鑄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然後體現在外表上,體現在為人處事的方式上,展現在舉手投足間,展現在言談話語中。
著名主持人畢福劍的主持風格隨意親和,言談話語幽默親切,這和他豐富的人生閱曆密不可分。
畢福劍1959年出生於大連;
1976年至1978年間到遼寧新金縣太平公社唐房青年點插隊,參加遼寧新金縣太平公社文藝宣傳隊;
1978年至1985年間,到(北海艦隊)國家海洋局第一調查船大隊服兵役,曾任放映組長、俱樂部主任、副航海長、青年幹事、團委書記;
1985年至1989年間在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導演專業就讀;
1989年開始在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任導演;
1994年參加大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拍攝,任主攝像之一;
1995年隨“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去北極,他是第一位徒步參加北極科考的電視記者;
1997年創辦《夢想劇場》欄目,任製片人,兼節目主持人;還參與製作和主持了《星光大道》等節目。
恐怕很少有人比他的經曆更豐富,如此豐富的生活曆練,使他在小小的電視熒屏上主持節目時,自信而大氣,能夠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胸有成竹。而這樣的心態也使得他在主持時能夠即興發揮、隨意評說、幽默詼諧、頻頻搞怪,也進而讓觀眾感到了無比親切,得到觀眾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就像我們經曆過一次事情,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會慌張一樣,一個人的生活曆練首先造就了一個人平和的心態,然後為一個人的說話增添了素材,使人說起話來“言之有物”。
談起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老畢說:
“我覺得他首先得對節目有一個準確思維的把握。比如在主持《秋菊打官司》中,從頭到尾我說的話開的玩笑都圍繞《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或者都圍繞陝西話,或者都圍繞張藝謀一個主線去組織,絕對不會亂。其次就是駕馭現場的能力,主持人可以照本宣科,但是在觀眾的現場必須能夠控製觀眾的情緒。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作為主持人你一定要是個‘博士’,你的知識一定要‘雜’。因為在現場你可能什麼行業、知識都會接觸,所以你必須都要知道一點。當然,作為一個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你還必須要有幽默感,隻有具有這種素質才能讓場上活起來。”
觀眾總會驚歎於老畢的多才多藝,好像他什麼都會,也許有的玩得不精,但是擺弄幾下也是有模有樣。如果說老畢的這些才藝是刻意學來的,倒也未必。比如,他曾經在宣傳隊幹過,這使他有機會接觸一些樂器;唱歌唱戲或多或少也有接觸。但是一個小小的宣傳隊顯然不可能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可見他的才藝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的積累,或興趣、或臨時抱佛腳。總之,都成為他日後表演的素材,主持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