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楊瀾——自信不凡的智語妙言 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2 / 2)

由此看來,楊瀾從離開央視闖蕩,到單槍匹馬創辦陽光傳媒,從因聽了父親的一句話跑去啃英語,到做“媽媽”主持人,所有這些,與其說是錯誤,不如說是敢作敢為,是一種冒險,更是創造機會。

麵對別人“你為什麼能采訪各國總統等大人物”的提問,楊瀾的回答善意而真誠,她說:

“你要相信積累,首先你要讓你的報道稍微有點不同,就那麼一點不同,或許後麵的情形就不一樣了。比如說今天采訪區長,你做得有點不同,改天就讓你去采訪市長,又有點不同,就讓你去采訪省長……我剛開始做采訪時,約一個證監會主席也是托很多人才約到,還要出場費,心裏很鬱悶。做了三四年後,節目做得好,底氣足了,別人也爭相來上我的節目。我不管什麼采訪,所有功課都自己來消化,你要相信積累的力量。還有,就是誠意、善意的力量。在你能力範圍內,善意友善地對別人,善意友善就像空氣一樣是會流通的,到時會有正麵的能量還給你。有一種力量叫愛,當你能為別人尋找自我、表達自我提供幫助時,你的價值也會得到體現。人要學會自己成長,把成長作為人生目標去完成,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楊瀾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她才能被稱之為成功女性。由此可見,任何的成功都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都需要不斷地努力和積累,不斷地從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才能不斷地進步,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才有她“辛辛苦苦,過舒服日子;舒舒服服,過辛苦日子”的感歎。

楊瀾的這句話聽起來頗有唯物主義辯證法的魅力。她自身的經曆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也給那些夢想成功者以啟迪。並且,她曾引用歌德說過的“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沒想到成長”的話說,成功其實是向某個目標前進的過程,是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成功在人生當中隻有一兩個點,它是外在,由別人去評論;而成長是個持續的過程,是內在,在內心愉悅存在。說起成功,每個人都擔心失去,而成長是自己的,雖緩慢成長,但卻充滿自信。”

從楊瀾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是怎樣成功的。很多人都羨慕楊瀾的口才好,卻不知這背後是辛苦的打拚和不斷的積累。我們也都知道口才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找到自己在口才方麵的比較優勢,那努力就像失去方向的風帆,雖然鼓起來了,卻不是自己想要到達的方向。

我們能從楊瀾的主持中聽出她的學識和主見,即便是在外力的要求下,她也堅持了自己的方向,對自己該保持和追求什麼是心中有底而不為所動的,不會輕易去變更初衷的,不會放棄追求而咿咿哇哇地去迎合的。她的大氣、莊重、樸實、自然和親切的口才是不斷學習和積累的結果,也是自我堅持的結果。所以,對想擁有良好口才的人來說,找對方向,堅持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