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王誌——綿裏藏針的連環逼問 他的逼問很犀利(2 / 3)

王誌的否定顯然是一個激將手法。其實誰都知道,麵對這樣的災難,就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沒有選擇餘地和退路的選擇。而王岐山非常肯定的回答,也很好地傳遞給老百姓一個積極信息。王誌先肯定,再轉折設問的提問方式,增強了對方回答的肯定性。

王誌: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很鎮定很堅定的市長,但另一個方麵我們看到北京被感染的人數在不斷上升。

王岐山:因為傳染病有它自己的規律,現在誰去預測這個數字,誰都近乎一種賭博,是危險的。但說實在的,我們並不是完全沒有底數的,增長畢竟要有一個拋物線的過程,增長到一定程度時要回落的。

王誌的問題很尖銳,也顯然有潛在意思:既然你那麼鎮定,那麼麵對北京感染人數的增加,你還能鎮定嗎?

王誌:預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現在不想說,我不想做這種賭博式的預測。

王誌:你上任的時候,我看了這個數字,當時是300到400。

王岐山:對!

王誌:昨天的數字是2705。

王岐山:對!

王誌:那跟你的嚴厲措施這是成反比的,說明什麼問題?

這樣的問話,有些咄咄逼人,潛台詞意義很深:你既然已經采取了嚴厲的措施,為什麼事實與你的措施不成正比?這讓對方不得不回答。

王誌:製定這些措施,你的依據是什麼?

王岐山:這些其實並不是我個人製定的措施,其中有很多都是中央製定的。……同時我們在進行非典防治工作的時候是有一些原則的,是在充分結合當前現實狀況和專家們共同討論後形成這些措施。在這其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了措施的可操作性的問題。……我要求他們在彙報的時候,一就是一……

王誌:這是你在表現你的一種信心還是確實在實行這樣的措施?

王岐山:……最近我就要通過網上,通過市長電話甚至包括我私人的種種社會關係來反映我的這些措施到底落實得怎麼樣。另外我從新增發病和疑似病人的來源調查來了解我的這些措施在進行過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以及在貫徹落實過程中不得力的部門、地方和區域。

你既然說有底數,那到底是多少;製定措施總得有依據,麵對這樣嚴峻的局麵,需要政府給老百姓信心和勇氣,讓老百姓看到希望。“這是你在表現你的一種信心還是確實在實行這樣的措施?”這樣的問話潛台詞在說:你是在說大話,還是真的在采取行動。

王誌:你所說的這些我們其實也看到了,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市民的恐懼感並沒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王岐山:我實實在在地認為初始的恐懼和現在的恐懼還是有所不同的。我認為廣大市民在經曆了這一關之後,那種盲目的恐懼開始降低,積極的防病開始增加。……現在大家更多關心的是消毒措施,環境衛生。隔離措施是否辦到了,如果辦到了老百姓心裏就踏實。……老百姓就知道了政府確實是在工作,隔離了我們的安全就增加了。

這樣的逼問很犀利,潛台詞是:你說采取了這樣那樣的措施,那事實怎麼與你的措施不成正比?是措施不力,還是根本就沒有很好地實施呢?

王誌:有估計說北京醫院接受病人的底線是6000,是這樣嗎?

王岐山:……病人真達到6000人,我們也有能力收治全部的病人。在北京,有千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有30多個,而且應變能力很強。

王誌:北京有400萬左右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都想往外走,怎樣控製?

王岐山:……不是完全禁止流動,……現在隻能是群防群控,各地先安靜下來再集中調查治療。要創造一個防止感染,有利於流行病學調查的環境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