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王誌——綿裏藏針的連環逼問 尖銳但不尖刻(1 / 2)

第八章王誌——綿裏藏針的連環逼問 尖銳但不尖刻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王誌一直抱著一種質疑的態度進行采訪,這是他獨樹一幟的風格。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采訪就像剝洋蔥,一層又一層剝開,逐漸達到核心;洋蔥還有一種品質,它是有味道的,這種味道對觀眾會產生刺激作用。”

正是因為這種質疑的態度,讓他不斷地挖掘被采訪者的思想深處,不斷地深入其內心深處;也正是因為這種質疑,讓很多人看到了他的尖銳,進而說成是尖刻。麵對這樣的評價,王誌說:“我說充其量給我一個中性的詞彙,叫尖銳,我不會尖刻,這個質疑是有底線的,你不能沒完沒了的。”王誌說自己問的不過是大家想問的問題而已。

我們可以看看尖銳、尖刻兩者的區別。尖銳,指的是敏銳而深刻。再細分一下,敏銳,就是靈敏,就是能很敏感地抓住對方話中的一些細節;深刻,就是問題總是一步步深入的,總能問到點子上,而且能抓住核心問題。尖刻,指的是說話尖酸,待人冷酷、苛求。尖刻完全是一個貶義詞。那麼,王誌是怎麼做到尖銳卻不尖刻的呢?通過他和被采訪者之間的一些對話,我們可以從中了解並體會他的口才魅力、提問的功力。

在一期《麵對麵》節目中,王誌采訪的是剛從中東歸來的水均益:

王誌:我很冒昧地問一句,你喜歡戰爭嗎?

水均益:作為一個人,我不喜歡。

王誌:那作為記者?

水均益:作為記者,我老實說我覺得應該說是比較喜歡的。

王誌:我聽說很多消息來源都是國內在給你返還過去?

水均益:應該說有相當的一部分,這也是一個現實情況。

王誌:那這樣一來,去巴格達還有什麼意義呢?

水均益:但是你是在風暴中心,你是在整個這場戰爭最核心的地方。

王誌:當你冒著生命危險,去采寫這些新聞的時候,你會不會懷疑它的價值?

水均益:我不懷疑。

王誌:我這樣追問你,可能有很多人罵我,因為我沒有去巴格達……

毫不諱言,王誌的很多問題都是會激起被采訪者強烈的反擊意識的,但正是這種激發,讓被采訪者展現了自己最真實、最深層次的內心,盡可能地還原真實。麵對剛從戰場上歸來的水均益,王誌的提問猛看上去有點兒“說風涼話”的嫌疑,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他的尖銳很好地把握了一個度,那就是激起對方的“鬥誌”,但是不至於“決鬥”。就如同高明的教練懂得如何在大賽來臨前將選手的狀態調整到最佳,但絕不會調過了,到了正式比賽時反而失去了最佳狀態一樣,王誌的提問也是如此。

當然,不可否認,王誌的提問很尖銳,但是他的尖銳則恰恰問到了點子上,他所問的問題,正好都是觀眾最想知道的。王誌曾說:“我們的節目更需要講述者,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英雄或罪人。”

《新聞調查》有一本條文極其詳盡的內部工作手冊,其中對記者有這樣的要求:可以通過簡單的采訪完成對事件的敘述,可以用機智的對話完成對事件的調查和印證,也可以用尖銳的提問深入事件更深的層麵,還可以用平等真誠的交流進入被調查者的內心世界。

王誌的武器正是他尖銳而又真誠的提問。要做到尖銳,並不是一定要站在被采訪者的對立麵,代表正義,更不是一種對立乃至仇視。相反,要想讓對方說出心裏話,提出尖銳的問題,采訪者首先要做到和被采訪站在一起,“隻有職業的采訪者,沒有職業的被采訪者。我要做的是配合他,引發他的傾訴欲,我的姿態永遠是配合的。”王誌說,“首先,不做一個讓人討厭的人;然後,做好一個傾聽者,要聽,不能忘了任務是什麼;第三步,選擇什麼樣的時機提問,有了好的落點,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