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覺得最過癮的是碰到棋逢對手的采訪對象。“這就像兩個太極高手用內功在過招,互相聽得懂對方在說什麼。那個舒服,簡直可以用渾身通泰來形容。”
事實上,王誌的提問拆開來看,都是些再簡單平常不過的問題,但是放到采訪現場的特殊語境中,與采訪對象的反應結合在一起,就變得極具穿透力。此時,提問被融化在無形的技巧之中,正如他說:“懷疑並不一定加一個‘嗎’,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足夠了。有很多方式可以表達采訪者的本意。”
王誌成功地采訪過零口供的死囚,在不動聲色之間讓對方說出了心裏話。
采訪貪官胡長清時,是在伏法的前一天,胡長清已經不再開口說話。王誌給胡長清遞了一杯水,然後把來意告訴了他:“退一萬步來說,你還留了你的聲音在這個世界上,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胡長清是怎樣的,不像小報上說的胡長清有十幾個情人,或者貪汙了幾千萬,你自己說出的話可能更權威一些。”這個說服過程隻花了短短的幾分鍾,結果采訪進行了3個小時。
王誌的話隻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幾句,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藻,沒有長篇大論的闡述,但是就是這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打動了已經決定不再開口的對方。原因在於,王誌說話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沒有像其他采訪的媒體那樣,是奔著挖猛料來的,首先,不讓對方討厭;其次,為對方著想,給對方展現內心的機會;當然,平等、和善、交流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具體來分析:首先,王誌遞給對方一杯水,表明了一種態度,是尊重對方的,盡管對方是觸犯了法律的罪犯,但某種程度上在王誌看來,他就是自己的一個采訪對象,如此而已,就像對待其他的被采訪者一樣,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王誌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他的話看起來都是為對方考慮的;最後,王誌的話抓住了人的一種心理——留名後世,盡管胡長清是罪犯,他也不希望自己留下的名是虛假的,即使是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他也不希望背很多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被人捏造的、強加在自己頭上的罪惡。王誌短短的幾句話,就打開了一個死刑犯的口,著實體現了高超的口才。
要打動對方,關鍵是要抓住對方的心理。對於一些人來說,讚美、投其所好等辦法隻會讓對方嗤之以鼻,不如使用一些非常規的辦法更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