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白岩鬆——滴水不漏的睿智思辨 思辨中的睿智
敬一丹曾這樣評價白岩鬆——“不傳播,毋寧死”,有著“寧死不屈”精神的白岩鬆,睿智中見沉穩,急智而無莽撞。緊鎖的眉頭後是深沉的思考、標新立異的修辭、咄咄逼人的口氣、專家一樣的評論、學者一般的反問。機敏和語言犀利是他的優勢,他主持的節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潑而不媚俗。他的語言充滿著哲理和思辨,更美麗,也更有詩情畫意,但他藏在一副眼鏡後的明亮的目光顯然告訴我們:他的思想更深邃,邏輯更嚴密。
白岩鬆是廣大電視觀眾非常熟悉的著名主持人,他作為一個主持人主持、經曆了中國的很多大事:從1997年開始,他主持了香港回歸、三峽大壩截流、國慶50周年慶典、澳門回歸、第27屆奧運會等大型現場直播節目,還多次擔任神舟飛船發射報道的主持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此後發生的每件大事中,都有他的身影。
白岩鬆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他語言的犀利,以及犀利語言中的思辨和睿智。無論是在節目中,還是在節目之外的采訪中,他都展現了一個積極擁抱生活、並在生活中積極思考的形象。他的每句話都如同生活的哲理,都是體驗、感受、思考、領悟、延展的結果。這需要積累,更需要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這一點。
在《魯豫有約》節目中,一開始是白岩鬆的2008年金鷹獎最佳主持人獲獎感言:
“我想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2008年隻讓你說一個最難忘的記憶太難了,這個太難了就說明他是2008年。我說兩個,大地震之後,我們攝製組進入了已經封城的北川。那天在北川裏頭,隻有我們一輛車,隻有我們幾個人,鼻子裏聞到的是消毒水的味道,而耳朵裏聽不到任何聲音,一片安靜,這是一個印象。還有一個是在奧運會期間,我的證是可以進任何場館的,但是由於直播,我隻進了唯一的一個場館鳥巢。我在裏頭坐了10分鍾,萬眾歡騰。一片寂靜的北川和萬眾歡騰的鳥巢,可能是2008年中國人的喜悅與悲哀的兩個極致。我想它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有一個提醒——萬眾歡騰的時候,學會聆聽,沉默的時候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聲音。”
2008年發生的一切,會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畢生不可磨滅的記憶,但是有多少人僅僅是記著這一切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從這記憶中喚起動力,更有多少人能夠學會在這記憶中沉思、感悟呢?
在整個節目中,白岩鬆談到了自己的生活、事業、家庭,大學時代等,每一個表述都讓人沉思、玩味。舉幾個例子賞析一番其中的思辨和睿智:
“我覺得吃是每天能夠直接把握的幸福,好不好吃當時就有感覺。”
在如今的人們拚命地追求幸福的時候,也許這樣常見的、瑣碎的幸福需要用心才能體會到。白岩鬆能體會著這樣的幸福,所以他的用心和細心隨處都能體現出來。
“我特別注意關門,隻要工作結束,門一關,STOP,那是另外一個世界。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你就別在江湖行走,我覺得主持人這個行當,是中國最大的一個名利場和絞肉機。如果你不能把它看淡了,那太可怕了,這個行當,你天天要活在別人的舌頭裏。你沒有這扇門把自己關上的話,啥也別幹了。”
白岩鬆用這樣的話表明了自己對待名利的態度。當一個人將生活的全部變成自己追逐名利的戰場的時候,他也就失去了自己。白岩鬆在中國電視界一路走來,在這個他認為是名利場和絞肉機的環境中走到今天,他對自己心態的調節是至關重要的。
“我有幾個問題不太會犯,第一個是男女作風問題不太會犯,第二是錢上可能不會出問題,其他或者政治啊或者什麼,我不保票,但是吃,斷了這個愛好很難。”
一個人的坦誠不是用來說的,而是做出來的。而從一個人麵對自己愛好的態度,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的內心是不是真的坦誠的。
“做這個行當,不就是幾個,我說你得捍衛常識、理性,然後終極目標你尋找一點信仰。所以我覺得終於進入到一個得罪人的時代了,我認為當一個新聞評論的主持人,如果你說的話是所有人愛聽的話,你是犯罪,你討好所有的人,有很多話是要說的,不能因為有一些人不愛聽就不說,那你是昧著良心。”
做事業要有追求,然後才能堅持下來。他覺得進入了一個得罪人的時代,這一方麵表明現在社會環境寬鬆、和諧,人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另一方麵,作為一個新聞人,必須有一種堅守,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的良知。
“用建設去破壞!”
我們常說“不破不立”,破除舊的,建立新的,這是人們的常識和慣性。但是,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就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如果“用建設去破壞”,則更顯得人性化和更有發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