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水均益——沉穩冷靜的精妙分析 自信中的坦誠(1 / 2)

第十章水均益——沉穩冷靜的精妙分析 自信中的坦誠

一個自信的人是能夠做到坦誠的,因為他們敢於、勇於麵對各種批評和讚揚,他們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他們絲毫不會隱藏自己。這種不掩飾缺點和內心的做法正是一種自信心的體現。自信的人總是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看著他人的麵孔說別人想聽的話。

在中央電視台的知名主持人中,水均益是個“另類”,不同於崔永元、畢福劍、李詠、阿丘的“另類”。他的“另類”是他“專門”和那些具有國際影響的政治人物,比如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以及歐盟主席等打交道。和這些大人物打交道,沒有自信那你隻有閉嘴的份兒。所以,反過來,被人稱為名人圈子裏的“交際家”,也正展現了他自信、機智、尖銳、睿智、坦誠。

和這麼多的大人物打交道,於是漸漸讓普通人覺得他不可接近,而事實上,他的坦誠告訴人們:他就是一名記者,一名普通人、一個兒子、一位父親……

下麵是他接受央視國際網采訪的一些片段:

有網友問他:采訪這些領導人的時候會感覺到有心理壓力嗎?

水均益:個別的時候有,特別是在早期。我剛剛開始做電視,經驗不足,在鏡頭前總覺得舉止不太自然,後來就好了一些。但是有一件事讓我特別難受,采訪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女士的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她進來的時候我在門口歡迎她,我說總理閣下您好,然後伸手要跟她握手。可是她根本沒有理我!我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她是穆斯林,穆斯林的男女之間是授受不親的,不能夠隨便握手。我在中東待了很久,卻犯了這樣的錯誤。

他自己如果不這樣坦誠說出這件事,也許根本沒有人會知道。但是他說出來了,他的懊悔和自責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力求上進的人,一個毫不掩飾自己錯誤的真誠的心。盡管話語是平實的,但是蘊含其中的真情實感讓人感動。

鳳凰衛視的記者閭丘露薇深入巴格達采訪戰爭,而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水均益卻撤出了巴格達,國內輿論一片嘩然,麵對鋪天蓋地的指責聲,有網友問他:當時對你們有壓力嗎?

水均益:我當時在國外上網不太方便,一些同事和朋友或者礙於麵子、或者怕刺激我,都沒有太多地轉達。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實,我理解網友的意見並不完全是針對我,而是針對中國新聞的處境,針對中國媒體和中國記者的敬業精神,如果中國公眾有這樣的意識,這是一件好事,可以推動新聞從業人員,推動中國的媒體在下一次汲取教訓。至於我個人,我認為我做足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我所不能做的,換了別人也做不了。

水均益沒有直接回答是不是感到了壓力,而是巧妙地借“在國外上網不方便,一些同事和朋友或者礙於麵子、或者怕刺激我,都沒有太多地轉達”來轉移話題,這看起來貌似借機開脫,卻是實情。緊接著,他正麵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能夠理解,但是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而且別人未必能做這麼多。這樣就巧妙地既回答了問題,又闡明了當時的真實情況,以及自己的認識,可謂一舉兩得。

有網友問:據說崔永元是完美主義者,小白是理想主義者,你認為自己是什麼者呢?

水均益:我是完美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加實用主義者再加現實主義者。我的同事都知道,我做節目近乎追求完美,一個報道、主持下來,哪怕有一點小毛病就會很窩火,喋喋不休地說,覺得很窩囊,所以同事們都說我是完美主義者。我也追求理想主義的東西,比如我很渴望中央電視台讓我在戰爭爆發和進程中一直在現場記錄,在巴勒斯坦飯店用鏡頭迎接美軍的到來,但這隻是一種理想。有時我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現實不是一個糟糕的詞,隻是人有的時候隻有一個選擇,再選就意味著你要惹禍了,或者說可能會壞掉全局,這個時候我也能很快地調整自己來適應現實。從伊拉克回來後我也看了網友對我的評價,多少有些辛酸,有的網友罵我是膽小鬼,可我的哥們兒都說我是不要命的人!從伊拉克戰爭回來以後,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深入地談這件事。過了這麼長時間了,大家的心情都平靜了一些了,我也多少借機會給自己“開脫開脫”。有些東西不是我說了算的,而是曆史和事實說了算的。現實和理想有的時候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