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水均益——沉穩冷靜的精妙分析 事先的準備是談話成功的基礎(1 / 2)

第十章水均益——沉穩冷靜的精妙分析 事先的準備是談話成功的基礎

做任何事情,事先的準備都是必不可少的,和人談話也是一樣,有的時候,這樣的準備還決定著整個談話的成敗。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不打無把握之仗,就要提前做好必要的準備,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盡可能地將事情掌控在自己手中。

事先的準備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時長期的積累,這是提升自身素養的必要途徑,需要長期來做;另一種是針對一次談話的準備,包括談話對象的生平、喜好、特征、為人處事,以及談話的背景、交談的主題、提問的方式、需要得到的結論等。後一種準備對一次談話的成功與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可以說是談話能夠取得成功的基礎。

當年斯諾到延安采訪設計了70多個問題;曾經專訪過鄧小平的美國CBS《60分鍾》記者邁克·華萊士,采訪之前研讀了大量有關鄧小平的書麵材料,還同一些訪問過鄧小平的人交談,最後準備了50個問題。華萊士說:“我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至少在準備好30到40個‘紮實’的問題以後才去采訪。”

對記者來說,采訪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是每次采訪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要把各種可能性都設想到,否則的話,采訪的成功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他淵博的知識、創造性思維和大氣沉穩,成為他主持節目的風格。還有一點特別的是,他采訪的對象都是有著世界影響的人物,麵對這樣的人物自身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采訪總是顯得揮灑自如,自信滿滿。這其實和他采訪前精心的準備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在采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之前,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了各方麵的資料,研讀了解基辛格各方麵的情況。在采訪中的一個細節,體現了他的用心。

水均益了解到采訪後再過幾天就是基辛格71歲的生日了,另外,他還是中美乒乓外交的發起人。於是,水均益在尖銳的提問之後又表達了他對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祝福“生日快樂”的祝願,使基辛格顯得格外的激動。他們一邊探討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一邊竟還在交流打乒乓球的技藝,使緊張的采訪變得越來越和緩,以致使開始定死的5分鍾采訪時間成功地延長到25分鍾。在采訪結束時,基辛格博士還熱情地向中國電視觀眾講話,並隨即往沙發邊上挪了挪身體,使自己盡量和水均益並肩坐過來,然後兩人異口同聲地對著鏡頭說道:“Good Bye!”

很明顯,水均益的準備工作得到了最好的回報——采訪時間從5分鍾延長到了25分鍾。

水均益成功采訪俄羅斯前總統普京,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按照雙方事先的約定,水均益他們隻能問3個問題,當前兩個問題提出後,他發現普京隻是例行公事般地簡短回答,絲毫沒有興奮的神情。他想,照這樣下去,用不了5分鍾這次采訪就宣告結束了,一旦約定好的第三個問題提出來,普京幾句話一回答,就會馬上轉身走人。於是,他決定改變策略。他想起在采訪之前搜集的資料中了解到的普京的一些個人愛好和興趣方麵的問題,他決定從這裏打開突破口。

水均益問普京:“您在競選的時候,曾發誓要讓俄羅斯人過上應有的生活,您也表示國內發展的目標要高於國外的目標,俄羅斯當前最緊要的問題是什麼?您是否認為有必要改善包括華人在內的外國人在俄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