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水均益——沉穩冷靜的精妙分析 事先的準備是談話成功的基礎(2 / 2)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有兩個背景,水均益事先了解到:一是普京特別喜歡對人說要讓俄羅斯人過上好日子,有人重複這話會使他高興;二是近來外界都在抱怨俄羅斯投資環境不好。普京顯然被水均益的這枚“炮彈”刺激得興奮起來,說話頻率明顯加快,一直放在桌子底下的手也拿上來了。利用普京講話的機會,水均益又想好了一個新問題,等普京話音一落,水均益就問他:“別人說你一臉嚴肅,是‘黑匣子’,而且還很鐵腕,你同意嗎?”看見普京越回答越興奮,水均益決定讓總統先生好好地美一下。

他又問:“聽說您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幅彼得大帝的畫像,在俄羅斯曆史上有不少時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彼得大帝時代、葉卡捷琳娜時代、亞曆山大時代,當然還有前蘇聯時代,您個人更傾向於喜歡哪個時代?”他知道,普京最崇拜的就是彼得大帝,據說也最喜歡人們把他看成拯救俄羅斯的彼得大帝。采訪的局麵被徹底打開了。

很明顯,水均益問的是“拍馬屁”的問題,其實,在采訪中,投其所好,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投其所好,就要先知道對方的“好”,才能有針對性地“投”,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這就是準備的意義。

如果說這樣的準備都是比較刻意的話,那節目播出前對節目的一些精心設計,也是一種很好的準備。

在一期《和平使沙漠變綠洲》的節目中,水均益這樣開場:(注:當時約旦、以色列兩國則簽約有史以來第一個和平協定)

半個世紀以來,約以兩國流血衝突不斷,一公裏長的約旦河穀到處留有血和淚的痕跡。在此昔日硝煙彌漫,如今仍布滿地雷的河穀地帶,今天再一次響起了隆隆的炮聲。(疊畫麵:慶祝儀式上禮炮轟鳴,宗教領袖祈禱和平,兩位小朋友獻花)

水均益告訴觀眾:這兩位兒童的祖父全部在戰爭中陣亡,此情此景,令前來參加慶典的5000名各國嘉賓都留下了激動的眼淚。而兩位嘉賓,此時也是同樣的心情激動,他們一位作為戰地記者報道過戰爭,而另一位曾以士兵的身份同樣經曆了戰爭的烽火。

簡短的英語采訪後,水均益分別詢問兩國大使:在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中,“和平”一詞該如何發音。(這是一處精心設計,水均益作為駐外記者曾到過這一地區)。

接著,水均益麵對鏡頭作了如下敘述:在兩個民族的語言中,“和平”一詞的發音極為相似,這表明他們對待和平的一致追求。沙漠民族的祖先都曾經留下這樣的預言:戰爭使綠洲變沙漠,和平使沙漠變綠洲!

這個開場的巧妙之處就在於精心策劃:戰爭——和平,沙漠——綠洲,反差很大的重複對比,形象地渲染了和平的崇高意義。

這樣的準備是節目能夠打動觀眾的前提。水均益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且不說加班熬夜,僅每天為節目撰寫短小精悍而又不失深沉尖銳的串場詞,他都是經過反複推敲百般琢磨才定稿的。用他的話說:“《焦點訪談》雖然隻有20分鍾,但我們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遠是它的幾倍甚至幾十倍,24小時等你,這是我們《焦點訪談》記者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