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老板也到了,說:“嗬,收拾得真幹淨呀,一組的同誌們辛苦了!”
一組組長洋洋得意:“謝謝您的誇獎。”
接著老板又說,“我們那層現在還是一片狼藉呢。新來的幾個小孩一點也不會幹活,什麼事都叫我操心!”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二組的組長聽出這話外有音,搶先說:“哦,那我們立刻上去收拾,您今天辛苦了,先歇會吧!二組的都跟我上樓!”
可想而知,一組的功勞雖大但卻遠不如二組在老板心裏留下的印象深。
做事固然不能光耍嘴皮子,但是老黃牛已經在如今的時代不吃香了。《財富》雜誌的副主編威爾·華盛頓說:“如果真想有什麼作為,我建議還是先學學如何吸引眾人的目光吧。”想要自己脫穎而出,除了腳踏實地地工作,還要學會向公眾推薦自己,讓他們認可自己!
當漂亮、生動地說話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作用的時候,我們說口才是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不為過了。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說話和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你出言不慎,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幫助。”
誠然,成功需要很多的重要因素,但是口才絕對不可或缺,可人們總是很容易忽略這一點。在今天這樣的信息時代,交流看法,接洽事務,交際應酬,傳遞情感等都離不開口才。要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得會說話、有口才。談吐是思想的衣裳,在粗劣或優美的措辭中,展現出不同的品格,也就得到不同的人生際遇和結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談話。
自稱“小女子”的前副總理吳儀,真誠坦率,自信優雅,憑著過人的智慧和犀利的口才,她被譽為“魅力天成的鐵娘子”。
1988年初,時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的吳儀被提名為北京市副市長候選人。那是一次差額選舉,要求候選人與選民公開見麵,並進行競選演說。吳儀匆匆趕到現場,來不及換掉身上的工作服就走上了講台。隨後,她一番幹脆利落的真心表態話,迅速打動了無數的群眾:“如果我當選,我將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俯首甘為孺子牛’;如果選不上,我將回到哺育我成長20年的燕化那塊土地上,由60年代的拓荒牛,成為80年代開拓奮進的牛,為北京市的建設做出燕化人應有的貢獻。”
吳儀沒有高談闊論,沒有慷慨激昂,隻是借引魯迅名句來表達自己埋頭苦幹的決心。在民眾麵前,她不耍“花腔”,不唱高調,敢說真心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口才就是這樣為成功贏得機遇,成為成功的羽翼和助力的。
如果說,說得出來是一種能力,那說得很好就是一種長期修煉得來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