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張越——優雅知性的侃侃而談 優雅睿智、侃侃而談(1 / 2)

第十四章張越——優雅知性的侃侃而談 優雅睿智、侃侃而談

她曾經因為自己的形體非常自卑,因此承受了很多的冷言冷語;她曾經將嘉賓逼得大汗淋漓、口不能言……她用自己的優雅睿智侃侃而談,她知性且特立獨行。她的安靜、平等和真實,有時還伴隨著沉默,她用坦誠的采訪態度來調動采訪對象談出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最真實的心路曆程。她堅持“滾入嘉賓的生活”,這份堅持使節目整體顯得真實、自然。她把廣告商從來不會關注的電視節目在有限的電視資源中撐出了半邊天。她是觀眾眼中有能力、有實力、有底蘊的主持人。

很多人發現,近年來實力派主持人開始占據一席之地,甚至越來越得到觀眾的喜愛,那些帥男靚女型的主持人反倒不怎麼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了。其實,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主持人不再是一個花瓶,不再是念別人寫好的稿子,觀眾希望看到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實力、有底蘊的主持人,用他們的智慧來主持節目,形象倒在其次。

在中央電視台知名的主持人中,張越也是一個“另類”。她的形象很普通,甚至光看形象怎麼也和主持人聯係不起來,但是她很受觀眾的歡迎和喜愛,因為她優雅睿智,因為她過人的智慧。

在一次采訪中,她這樣評價自己的形象:

“人生幾何,對肉當吃,朋友們都說我是在用肚子思考而不是用腦子。”

巧妙的套用,讓人們看到了她的灑脫和睿智。“用肚子思考而不是用腦子”形象而含蓄地說明了自己的體形狀況以及原因。

“我的減肥是一場鬧劇。我特貪吃,當了6年老師,我幾乎沒存下什麼錢,別人的錢是存銀行,我的錢,全存進了腸胃。”

“別人的錢是存銀行,我的錢,全存進了腸胃。”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自己缺乏減肥的毅力,最後以失敗告終。

如果說對自己形象的趣說展現了她的直爽和灑脫,那麼,她的智慧是她能夠贏得眾多觀眾的根本。

在某次演講中,張越一上台就說:

“很多年前,我被稱為最另類的主持人,因為我很胖。現在,我被觀眾批評太過保守——因為我沒有爆炸頭。”

自信、自嘲、針砭時弊,這樣的語言顯然是有所指的,但是又很含蓄,讓人感覺到了警醒卻不難聽。簡簡單單地將“很多年前”和“現在”做對比,就彰顯了主題。

就個性問題,張越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電視的多元化發展,給主持人帶來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個性化成為追求的目標,她說:

“大家都希望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能讓觀眾記住。”

於是,穿花裏胡哨的衣服、裝扮搞怪的發型、刻意的手勢等,都成為了主持人塑造自身風格的主動選擇。

“刻意塑造的個性太外化了,反而沒有個性。”

很多主持人都很與時俱進,任何流行元素都可能第一時間在他們的身上出現,但是這樣的東西無法成為風格的一部分。風格是需要時間來鑄就的,流行的也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重要的是適合不適合自己。

張越就穿著簡單的衣服、化著簡單的妝,剪著短頭發——這麼多年下來,這反而成為了她的標誌。因此,她感歎說:

“其實,主持人真正的個性應該是內在個性——他(她)應該有獨特的世界觀、自己的想法。可惜,這種能讓我們眼前一亮的主持人,太少了。”

事實上,這樣的要求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觀眾的要求,更是主持人對自身的要求。一個人有自己內心的東西,才會與眾不同。同時,張越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這樣的主持人太少了。

“許多主持人非常強調個人姿態,覺得我火了就行。其實,這樣的個性是難以持續的。”

這句話的用意很明顯,如果一個主持人火了,而不再往裏麵添柴,那這個火也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的。

這個道理,張越用自身作例子說明:

“我最早做節目的時候,喜歡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好與嘉賓對著幹。”

那時的張越有著和現在許多主持人一樣的心態——她是主角,她在乎大家有沒有看到她咄咄逼人、出口成章的能力。

“我一開口就出口成章,那位嘉賓被我的氣勢嚇倒了,一直在擦汗,還哆嗦,話也說不完整。我遇強則強,這一下子反而沒了招數。但我覺得他這樣的反應挺真實的。”

原本要被“拿下”的這期訪談在張越堅持下播出,成了那個階段張越最火、評價最高的節目。但是,張越並沒有沾沾自喜,她覺得這樣的思路是不對的,於是開始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