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張越——優雅知性的侃侃而談 知性而特立獨行(2 / 2)

和嘉賓的交流通過語言在彼此的心間傳遞,從整體上來說,張越的語言“不虛美、不隱惡”,尖銳而有力度,有時候甚至忍不住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態度。在《無路可逃》那期節目中,嘉賓是一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隻有一隻眼睛而自幼極度自卑,這讓她在人生路上一再退縮節節敗退,不敢談戀愛,不敢找工作。那次,張越在節目中跳了起來:

“你不應該這樣,你再試一下,你別這樣。”事後回憶起這檔備受爭議的節目,張越坦白:“我實在不能忍受,因為她太像我了。我是掙紮掙紮,抓根稻草浮上來了。可她,你在看著她滅頂,我就跟她急赤白臉了。”

正是因為她的心中裝著嘉賓,盡管她的問題很尖銳,但是問法卻充滿善意和真誠。在《輪椅姐妹》那期節目中,麵對生下來就重度殘疾,時刻麵臨死亡威脅而又溫婉細膩的姐妹,在談到愛情時張越問道:

“好像有不少人都覺得,如果一個人身體上有殘疾,那麼他一定跟愛情婚姻這些事都沒有關係,他這輩子根本不該想這個?”談到美麗時張越問道:“我看到你打扮得很漂亮,妝化得很得體,可是你的生活已經如此困難了,差不多是在狼狽的生活狀況中,為什麼還要這樣呢?”

為得到最真實的反應,張越在采訪中往往不惜“刺激”一下嘉賓,表麵看來這些“刺激”不近人情,但背後卻是張越對於每一個生命個體異乎尋常的尊重,這些問題更像是主持人把自己放在受訪者的位置上而進行的自我追問。

這就是知性的張越,她將自己的知性充分運用在節目中,展現著人性的魅力,這種魅力成為打開對方心門的最佳鑰匙,使得她能很輕易地走進對方的心裏,感同身受,能夠引起對方的共鳴,加深彼此的互動。

但是,知性的張越又是特立獨行的,就像她“另類”的形象、“另類”的主持風格一樣,她的與眾不同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大氣和自信的魅力。

在2006年“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25年25人”頒獎現場,她這樣調侃自己:

“剛才長得不太好看的主持人都互相調侃,說你這樣的主持人還可以做主持人?中國沒有人了?你是台長的親戚?這話都是我剛做主持人時觀眾說我的。”

這樣的自信很難讓人想像她曾經因為自己的形象自卑了整整10年。然而10年的自卑如同10年的蟄伏和磨礪,迎來的是有朝一日的燦爛綻放。

曾經有一位網友給張越出了一道難題:“如果有一天領導非要你減肥,而且留長頭發,這是命令,你會怎麼辦?”張越的回答很簡潔,隻有兩個字——辭職。

她曾經因為節目的問題自己決定停下來,失去收入,自己度過了拮據、難熬的一段時間,但是換來的是“張越訪談”的橫空出世。這樣的灑脫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的。

在客串主持的一期《藝術人生》中,麵對嘉賓謝霆鋒,她是這樣說的:

“我沒聽過你的歌曲,對於你我隻聽說過一些不好的新聞,我和你的年紀差比較多,當我聽到你的那些消息時,我隻覺得,這孩子真可惜。”

看謝霆鋒的反應,他對張越的提問和用詞,都感到很意外又很震撼。他們倆的交流非常認真、非常深入。謝霆鋒幾次由衷地感慨張越與他有共鳴。桀驁不馴的他,眼睛裏始終充滿了對張越的敬畏。

張越完全依靠個人對被采訪者尊重和平和的態度,使對方放鬆傾述。不論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還是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潛移默化的氣氛下使對方說出對人生的真實感受。而這些感受又完全是在節目策劃之外的收獲。

正如張越所說:“風沒動,幡也沒動,而是你的心在動;胖也好,瘦也好,何須庸人自擾。”這樣的自信灑脫怎一個“知性”能夠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