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備受質疑的、在節目中屢次出現的“哭”,他說:
“在《藝術人生》中的‘哭’,是因為感情的真實流露,我覺得這樣的眼淚,是真情流露,為什麼不能哭呢?但是有一些節目,哭完全成了作秀的手段,是為了引起同情,那我就覺得不能接受了!”
流淚是一種情感的失控,是一種很私密的行為。如果現場的嘉賓和主持人真的流淚了,隻要是真情實感,是一種情感的自然流露,那隻能說明交流的成功。
許多做客《藝術人生》的明星都有一個同感:“《藝術人生》有著一個強烈的磁場,到了那裏,想不流淚都不行。”對此,朱軍不免有些“自鳴得意”,他說:
“有一些明星,我們有時嘲笑他們的演技,他們的才華,但是,隻有國內這些‘國產’的明星才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戀與痛。他們是農村的孩子,他們是縣劇團的出身,他們是‘右派’的女兒,他們是兵團的戰友,他們是參加過高考的同學……他們用表演的手法再現了中國的曆史,同時,每個人的人生曆程又是中國紛繁曆史的見證。他們是最幸運的,也是最脆弱的群體。《藝術人生》中,毛阿敏、謝莉斯、李穀一、朱明瑛、蔡琴、蔣雯麗、濮存昕的‘哭’,不僅僅是他們的哀與傷,也是我們的哀與傷。”
當能夠這樣深切地站在嘉賓的身旁、身後,來關注他們光鮮的背後,理解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那這樣的感情共通是必然的,也是這個節目能夠打動人的關鍵所在。
朱軍說,他在和每一位嘉賓對話後,都能感受到他們成功背後的艱辛。特別是這些嘉賓麵對挑戰的人生態度,每一次都會讓他感動。
“作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是堅忍,遇到困難要堅強麵對,這實際上,也是我這些年風風雨雨走過來的感受。”“在錄製清明節特別節目《背影》的時候,在人藝的舞台上,大幕拉開,我推著93歲高齡的歐陽山尊先生走上舞台,我蹲在他的輪椅旁邊采訪他,當時我在想,這個老人曾經經曆過多少人生風雨,而今可以這樣從容地講述,這樣的感受對我而言都是十分難得的。想想這些,這是我7年最重要的意義。在和嘉賓的交談中,無論是大情大義,還是兒女情長,其實我並不是賺取眼淚和博得同情,相信電視機前所有的觀眾能夠感受到。”
相信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經曆了千般磨難、萬般艱險,最後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的人,他們的站立本身就是一種不屈的精神。朱軍能夠感受到這一點,也是他能夠和嘉賓感情互通的根本。
當然,好的思想和語言要用行動來作證。在著名作家馮驥才的那期節目中,馮驥才談到自己為了搶救民間文化,擱下熱愛的繪畫和寫作,全國各地奔走呼喊。他為籌集資金,甚至賣出了自己的畫作。講到成立基金會後,隻收到了一位演員朋友的一筆民間捐款。馮驥才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人,也感動了朱軍,他當即表示要將自己上半年的工資捐給馮驥才民間藝術基金會,在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馮驥才激動地擁抱了朱軍。
當激情成為碰撞出火花的基礎,當激情成為感情互通的橋梁,當激情成為內心的真實感受,當激情能夠讓淚水作為一種表達,就算是煽情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