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朱軍——真誠多情的循循善誘 溝通的態度決定溝通的結果(1 / 2)

第十五章朱軍——真誠多情的循循善誘 溝通的態度決定溝通的結果

說話也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個人的口才是一種語言藝術的體現,隻有懂得怎樣處理好與人的交談,說話得體大方的人,才算是口才好的人。口才好也就是語言素質高,單純地耍嘴皮子不是口才好的體現。

作為說話人,用怎樣的語言,表明自己的什麼“情”,傳達自己的什麼“意”,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最終能否達到目的,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還取決於說話人說話的態度如何。

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一個心地很善良的農家兒媳婦,特別能做家務,勤勞肯幹,可她就是不會把握自己的說話態度。一次她特意給公公包餃子吃,老人家非常高興。兒媳婦把餃子煮好後,端著熱乎乎一大碗送到公公的房間,然後把碗狠狠地往飯桌上一蹾,說:“餃子好了,吃吧!”老人麵對著這個勤勞樸實能幹的兒媳婦,看著香噴噴的餃子,就是難受得吃不下去。兒媳婦看見公公半天不動筷子,有些不解,也有些生氣地說:“給你包了餃子,你還不吃!”頓時,老人的淚水湧出了眼眶。這就是民間傳說的寧喝粥也不吃“蹾食”。

這雖然是一個民間故事,但是它反映了一個普遍的道理:溝通的態度決定溝通的結果。

兒媳婦是勤勞、樸實、能幹的,這本來是老人家的幸事,但是兒媳婦的不會說話每每讓老人家心中難受。就連兒媳婦的孝順之舉,也因為說話的態度不好,不但沒有換得老公公的感動,而且還傷了老人家的心。

所以,良好的說話態度是交流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好的結果的前提。良好的說話態度是一個人魅力和氣質的表現,能夠為他贏得聽者的好感和佩服。人際交往中,與人談話時態度如何,一定程度上決定你是否受歡迎。和顏悅色、謙遜友善的人總能打動人心,處處受歡迎;傲慢無禮、冷漠虛偽的人常常被人厭惡。沒有良好的說話態度,談話就不能順利進行。

交談崩盤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雙方的意見相左,而是因為其中一方的態度有問題而導致交談中斷的。比如:

一方說:“昨天看了新上映的大片《阿凡達》,特技效果做得非常棒,視覺效果很震撼。”

另一方質問道:“有那麼棒嗎?有那麼震撼嗎?”

這種情況下,即使交談還能繼續,也已經充斥著火藥味了,至少一方心裏已經很不痛快了,交談終止也隻是時間問題。

質問是談話中的大忌。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你不妨說出來,雙方愉快地交流,即使最後達不成統一的意見也沒關係,畢竟誰都有說話的權利。千萬不要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用質問的方式來否定對方的談話,導致對方難堪。被質問的人往往會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傷害,感到非常窘迫,甚至會惱羞成怒。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最不好的交談方式就是堅持己見,而一點兒都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僅僅是聽一聽都做不到。所以,談話時必須要用輕鬆友善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