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他把家庭折騰得妻離子散 2.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喪門星(1 / 3)

第一章 他把家庭折騰得妻離子散 2.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喪門星

魏誌敏(魏忠賢的父親):“我老魏家出了你這個逆子,真是家門不幸啊!”

劉菊花(魏忠賢的母親):“如果早知如此,我悔不當初把你淹死在尿盆裏!”

魏忠賢:“爹爹、老娘親啊!你們說出這樣的話好恨心哪!如果沒有我魏忠賢,咱們家也不可能輝煌一時!在咱們老家肅寧,自古以來,恐怕就數我的功名大吧!”

魏誌敏:“呀呸,你個不知羞恥的逆子!你氣得老夫我命染黃泉!”

劉菊花:“你害得老娘我被迫改嫁,後又逼得你繼父被迫將你逐回老家,真是不知羞恥!”

魏釗、魏良卿(魏忠賢的侄子):“你害得我們老魏家被滿門抄斬,斷子絕孫!”

魏忠賢:“如果沒有我,你們恐怕一生也不會享受到榮華富貴!”

魏釗、魏良卿:“短短七年之富貴,不要也罷!好死也不如賴活著。”

魏忠賢:“我冤哪!我被稱為無賴,被稱為禍國殃民的權閹,責任難道都在我麼?”

崇禎皇帝朱由儉:“大明朝都毀在了你的手上,你還有臉狡辯!”

魏忠賢:“我之所以成為這樣,不都是你的爺爺朱翊鈞教的麼?還有那些前朝的皇帝和受皇命眷顧的大太監們!再說,你不也用了個大太臨王承恩麼?難道,明亡的教訓要我一人承當?我實在是冤哪!”

崇禎皇帝朱由儉:“魏忠賢,你以為你自殺了,我就收拾不了你了?將這個遺臭萬年的魏忠賢給我分屍!並將魏家滿門抄斬!”

魏忠賢:“你這是拿我當替罪羊啊,是要殺人滅口,以掩蓋你們皇家的家醜啊!”

朱由儉:“嘿嘿!誰讓你生在貧賤之家!這是你的命!休要怪我!”

可以說,魏忠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喪門星。

魏忠賢毫無家庭責任感,他折騰得父親魏誌敏被氣死,母親劉菊花改嫁。後來,他的母親和妻女因他胡混被繼父趕出。妻子改嫁,女兒被他賣給人家做了童養媳。可以說,魏家出了個魏進忠,是倒了八輩子黴,他雖然給魏家帶來過短暫的富貴,可惜隻有短短的七年,這與他早年給家庭帶來的禍害和後來他給魏家帶來的滅門之災來比較,這短短七年的富貴與其不要也罷,而他自殺後又被分屍於家鄉。可以說,魏忠賢是一個典型的敗家子、“喪門星”。

天啟七年(1627年)秋八月,崇禎帝即位。十一月,魏忠賢自殺。曾被封為肅寧伯、寧國公的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十二月被斬首前抱怨說:“我本生長在鄉下,幹農活自給自足就很滿足了,原本就不懂得什麼是富貴。可是,周圍的人都在吹捧我的功德,如果我真有功德,接受冊封也理所應當。我實在不應該生為大太監的侄子,以致袍冊加身,都是那些吹捧者用富貴逼我,我又有什麼罪過呢?!” 魏良卿的話倒不一定客觀公正,但真實了反映了魏家人死前的心態——我們真後悔做了魏忠賢的親人,以致於滅門毀身。

有小說說,明朝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的最後一天,河北肅寧縣西北潞龍河邊梨樹村魏誌敏的老婆劉菊花生下一個男孩,因為這年是戊辰年,就取名為辰生。也有說他小名叫魏四。

之前,魏辰生已經有一個哥哥,名叫魏釗,除此以外,曆史資料中提到他的侄子叫魏良卿,應是魏釗之子,還提到他的堂弟魏忠良,他的外甥傅應星(《明史》的說法,有人考證說傅應星為魏忠賢前妻傅氏之子) 。

根據曆史資料和大部分小說的說法,魏忠賢出身貧寒之家,沒上過學,不識字。

有的小說說他的父親讀書識字,在家教過他《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有小說說村裏的老人都說,魏辰生這孩子長相好,是個富貴命,說不定將來要當大官。魏家世代都是草民,聽說當官自然高興。當官就得念書啊!於是,魏家夫婦後來就送他進了學堂。但他,不喜歡讀書。

根據史料,早年他正式的名字應該叫魏進忠。可是,魏進忠天性不喜歡讀書。魏進忠家裏窮,農閑時,父親就要進城做零工、賣藝,掙錢養家。

有的小說說他父親是個秀才,這個不大可能。

有的小說說他父親是個賣藝的人,這個應該比較可信。魏忠賢頗具鬼才應該離不開早年父親賣藝生涯的熏陶和影響。

父親一進城,魏進忠就在村裏偷雞摸狗,追貓逮鵝,胡亂折騰,把村裏鬧得雞犬不寧。惹得村裏人三天兩頭登門告狀。

無奈之下,父親隻好把他送到河間肅寧縣城一家飯館學廚師手藝,希望他能夠靠廚藝立身。這家飯店的廚師是魏進忠的遠房叔叔。魏忠賢因此而精通廚藝。

據說他的哥哥魏釗是“春來酒館”的夥計。或許,他與哥哥就在同一家酒館當夥計,或許他們在不同的酒館。

侄兒到來學藝,叔叔高興,恨不得拿出全身的本領教他。所以魏進忠不像別的舊式學徒,“徒弟徒弟,三年努力”。

因為舊社會的學徒,因家窮,父母不大可能給師傅許多學費,師傅在前三年一般都不會真教,而讓先他徒弟為自己服務三年,什麼活都得幹,然後才會根據徒弟的表現決定傳授給他多少手藝。舊的傳藝都很保守的,一般不傳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傳男不傳女。

魏忠賢非常機靈聰明,他每天遵父母的教訓主動地在飯館裏為師傅端洗腳水、倒尿壺、刷盤子、抹桌子。他很幸運,他很快就學到了實實在在的真手藝。